第144章 弱国之大国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144章弱国之大国民(第一更!求月票!)

    “致远,这是真的吗?”。

    看着李子诚,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黄远生的眉头微皱着,在某种程度上,他对眼前的李子诚充满了好感,并不是因为他出资三十万元供自己创办《陇海时报》,而是因为两人在某些信仰上的相近。

    他尊重眼前的李致远,否则也不会在警察局证实这个消息之后,在发表之前特意来这个办公室打个招呼。

    “嗯”

    扫了一下这新闻稿,看着新闻稿件中提到的那些字眼,李子诚抬头看着黄远生。

    “是真的”

    这是事实,而且自己也没有隐瞒他人的意思。

    “不过这报道上的几个帽子,扣的有点大啊”

    笑着李子诚无奈的耸耸肩膀,这黄远生和未来的《陇海时报》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伤敌,但也有可能伤自己。

    舆论不需要导向,传播的言论、自由的声音,自己之所以创办《陇海时报》除去需要一份报纸为陇海张目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新闻媒体甩开膀子自由行使其舆论监督之职,一份报纸比一千间法庭更能保证社会的公正正义。

    尽管反之“三份不友善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为可怕。”,但在另一方不要畏惧于众人的批评和反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黑夜越黑,星星就要越亮,而坏人的横行正是源于好人的沉默,正因如此,才需要自由的舆论给予监督,对于六合和陇海而言,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由之言论,舆论将会是六合的一张保护伞,自己可以去引导广播为公司的利益报务,但是这张报纸嘛还是自由一点的好,只有如此才能保护六合。

    “陇海铁路警察厅,为什么多出了一个武装警察部,而这个武装警察部又是干什么的?”

    接连几个问题,从黄远生的口中问出,在初看到李勤幕那《陇海欲建武装警察》的新闻稿之后,他也是同样一惊,最后他在警察厅的确看到了“武装警察部”这个机构,尽管只是刚刚挂牌,甚至连个办公人员都没有。

    或许其它人很难从武装警察这四个字上看到什么,但黄远生还是能觉察到,这武装警察或许就是换个名称的军队,否则根本就没有必要用这个特殊的名称。

    “防匪”

    轻吐出两字,看一眼黄远生,李子诚又解释道。

    “随着铁路征地和施工即将进入河南省,河南省民间的红枪会、土匪,都有可能对铁路筑建造成影响,建立一支千人左右的武装警察,目的就是在于保护铁路筑建的顺利……”

    “防匪……”

    似嘲的轻言一声,黄远生看着李子诚,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来,可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的异色。

    “拿手枪的警察,是打不过土匪的,远庸,你知道,自从这陇海铁路开建,中央对陇海可谓是厚爱有啊”

    嘲一声,李子诚无奈的摇头叹口气。

    “铁路沿线的治安具仰赖铁路警察,而仅依靠铁路警察却能无法保护铁路施工和未来铁路线之安全,所以,建立一支武装警察部队,是有必要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威慑,无非是告诉那些土匪,如果他们敢于骚扰铁路的话,就会付出较为惨重的代价,当然,这支武装警察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驻于各车站。”

    接着李子诚又是一笑,认真的看着黄远生说道。

    “怎么远庸,你不会是怀疑我想造反吧”

    这句反问,只让黄远生一愣,他愣了好一会,才说道。

    “这总让人怀疑,致远,如果被有心人利用的话,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黄远生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坦护之意。

    “麻烦”

    无奈的一声长叹,李子诚神色变得极为无奈。

    “打从六合得到了这陇海铁路筑路权,这麻烦事就没少过,中央防我、地方……不提了,在中国,想办点事情,就一个字,难”

    顺着黄远生的话,李子诚大倒起了苦水来。

    “可难,又能怎么办?咱在咱们好不容易共和了,有了一个大环境,再麻烦事情总是要做的,空谈误国,政客们可以去争、可以去说,但是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其它的我没想过,可我就想利用这好不容易争下来的一些陇海线的特权,借着这一番小天地,好好的做好文章,发扬一下实业”

    从抽屉中取出一份陇海铁路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这是李子诚第一次展示给黄远生看。

    “远庸,你看,陇海铁路横跨江苏、河南、陕西、甘肃,皖北支线又入皖北,全线总长超过2200公里,具为中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