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意外收获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163章意外收获(第二更!求月票!)

    “生丝,生丝实为我国之最大宗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值折关平两过七千万两”

    的一句话,让穆湘玥的眉头微微一皱,虽说出身棉织世家,可对于生丝,他却根本就是一个外行,更不知生丝于中国出口的重要性。

    “董事长、穆湘玥经理,按海关的统计数字,去年我国进口总值为关平两,出口值为关平两,入超达而去年我国出口生丝达八万公担之多,因生丝价值上涨,市值达近一万万两之巨,正可谓一船丝运出,一船白银归,生丝几占我国出口之半壁江山,若我国生丝业为人造丝冲击,影响生丝出口,只怕……”

    在方之玉提及生丝对中国的重要性时,李子诚只是用手指轻击着椅子扶手思考着他到的这个问题,这是自少年时以来养成的习惯,在思考的同时,李子诚又认真地听着。

    “董事长,咱们的人造丝铺天盖地的涌向市场,冲垮中国生丝业时,只怕日本生丝商还真要好好谢谢咱们,毕竟咱们两年功夫就完成了他们几十年而无法达成之事”

    日本?

    这两字只让李子诚眉头微微一跳,之前自己是不知道生丝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请他来给自己和藕初上上课,先前只以为生丝很重要,可却没想到还有日本的关系。

    “和日本有什么关系吗?”

    看了看方之玉的脸,李子诚认真的问道。

    “董事长,中国生丝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而日本生丝输出在上世世纪五十年代,在世界生丝贸易中还几乎是空白的。50余年前,日本横滨开港,甲州岛始有六捆生丝出售给意大利。四十年前日本生丝方在世界生丝市场上初露头角。36年前,世界生丝产额不足十六万公担,是年中国输出生丝即占半数之上担,而同年日本输出仅及世界产额尚不足一成左右。”

    祖籍广东生丝业中心顺德的方之玉当年若非机缘巧合,恐怕也不会学习人生丝,对于中日两国生丝业,家中开办丝厂的他可以说是颇为了解。

    “为与我国竞争,日本在本国加速发展蚕丝生产中,用心改进丝质,把大批丝质优良的生丝涌进国际市场,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便不摧自垮。日本为了实现它的预谋,自三十年起,便专心改进丝质,引入欧洲新式手工或机器缫丝设备,日本生丝产量增加的比率便逐年上升,至十年前这些年代里,生丝产量逐年大幅度上升,生丝出口成倍增长。仅以三十多年时间迅猛发展,生丝输出即赶上并超过了中国生丝输出量,准确地说,即在六年前,日本生丝输出超过了中国。不过,日本要想在国际市场,主要指欧洲市场,日本生丝排挤掉中国生丝也并不顺利,一是,经十余年蚕种改进,中国出口的厂丝,质量并不低于日本生丝,二是自十余年前,欧洲丝织工业率逐年发达,所需生丝原料也与年俱增.日丝在欧洲市场上虽急剧排挤中国生丝,现在的总的市场形势是求过于供,中国生丝和丝织物在欧洲市场上素有浑厚的历史基础,从贸易市场到消费者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信誉,日本丝商施展的各种阴谋伎俩均未如愿得逞。”

    但提及这一切,方之玉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庆幸之色,对生丝业的了解,使得他知道这只是暂时性的,一但市场饱和,中国生丝势必会在国际市场遭受日本生丝的排挤。

    “董事长,自三十年前,日本缫丝业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农村养蚕也逐步形成日本最重要的商品生产体系。日本为了实现富强,对于积累资金有巨大力量的蚕丝业生产已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先天不足的日本,由于国内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国内市场的狭窄,不得不广找出路。因为促使生丝出口贸易已关系到日本未来的发展命脉,所以,日本才会几乎以倾国力量大事展开对栽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着手改良,生丝输出也与年俱增。”

    话至此处,方之玉摇摇头,随后又一声叹息。

    “生丝业,日人知其大利所在,因而努力生产,大量供给,但终以日丝品质究不若华丝可比。故日丝仅能作普通品之用,至高级织物则仍以华丝为佳,但日人却大力改良并增加生产,以迄求品质数量均过华丝。日丝欲挤占华丝欧美市场……”

    他的话却引得李子诚和穆湘玥两人同样是一阵忧虑,或许对于生丝业,两人都不了解,但两人却清楚的知道,科技从来都是第一生产力,以举国之力发展生丝业的日本,现在产量上超过中国,他日质量上超过中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沉默着,李子诚反复在心下思索着的每一句话,一船丝出,一船银归,无论如何,廉价的人造丝都无法与之相比,而更为重要是……关系到日本未来的发展命脉

    “程远,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