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欢欣鼓舞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欢欣鼓舞

    “刘总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相信其它朋友应该也会关注这个问题。”

    “我可以坦诚、肯定的告诉大家,如果是放到以前,我们宁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但今年,我们宁县的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预计可以比往年翻几翻。

    因此,我有信心县里能够在资本上保证新城区的各项建设任务。”

    赵长天语气坚定的说道。

    也许是受赵长天语气中的自信所感染,刘锋微笑着点了点头,从表情上看,应该是是认可了赵长天的说法。

    “赵县长,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大红建材去宁县投资建厂,能具体获得哪些政策上的支持?县政府又能对大红建材提供多大的扶持力度?”

    刘锋继续发问,他的语气很认真。

    “有门儿”赵长天心理一喜,作为大红建材的老板,刘锋能问出这样具体的问题,显然已经有了去宁县投资的意向。

    “在税收、征地政策上,县政府都可以支持,此外……”

    随着赵长天的回答,刘锋频频点头。

    等到赵长天回答完毕,刘锋满意的说道:“好了,赵县长,我没有问题了。”

    接下来,继刘锋之后,其它的企业代表也纷纷提问。虽然所问的问题五花八门,但赵长天基本上都给予了令人满意的回答。

    下午四点钟,洽谈会进入尾声,十八家企业代表基本都提出了各自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参加这次洽谈会,无论能否去宁县投资,大家都将是宁县人民和我本人的朋友。”

    “在此,我代表宁县县委县政府,代表宁县五十几万群众,诚挚的邀请有投资意向的朋友去宁县实地考察。同时,我希望暂时没有投资意向的朋友,也能去宁县看看。”

    “我相信,宁县之行,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谢谢大家。”

    在洽谈会行将结束的时候,赵长天如是说道。

    洽谈会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对有意去宁县考察的各家企业代表进行登记。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以赵长天的心理素质,也难免有一些紧张。前面,他说了那么多,回答了那么多提问,所做的所有铺垫,目的就是为了最后的这一刻。

    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黄铃、张雪梅等人的心情比赵长天还要紧张得多。但随着一家又一家的企业进行了登记,她们的心情从紧张变得兴奋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无法掩饰的喜悦。

    当最后确定有十六家企业将前往宁县考察的时候,负责登记的张雪梅,只觉得自己的手已经有些哆嗦了。

    虽然登记的企业仅仅是去宁县考察,还没有最终确定投资,但这已经是张雪梅难以想象的巨大收获。

    黄玲的心情丝毫不亚于张雪梅,她在招商办已经工作了几年的时间,可这些年总共接待的考察企业也没有超过五家,而且,还都是规模很小的企业,根本无法与这次洽谈会所取得的成绩相比。

    在黄玲看来,即使是最不乐观的估计,这些将要去宁县考察的企业,怎么也能有一、两家最终落户宁县。

    黄玲注视着与各家企业代表热情寒暄、表情淡定的县长,内心不觉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领导,对于这样的县长,真是想不佩服都难。

    在黄玲的记忆中,前任县长曾经几十几次的带队到明阳、以及其它的城市开展过招商引资工作。姑且不论在成绩上的悬殊差距,仅仅在工作态度上,就要比眼前的这个年轻县长差得太多。

    在黄玲看来,前任县长每次的考察,实质上就是公款旅游,根本就无法与赵县长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相比,能力上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同样是县长,两者的差距太大了。

    黄玲注意到,那两家没有登记去宁县考察的企业代表,态度非常客气的与县长解释着原因。表示要回去向老板汇报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这也就意味着,这两家企业也有可能去宁县考察。

    等到送走所有的企业代表,时间已经走到了下午四点半。

    此次由赵长天主持的招商引资洽谈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招商办的所有人员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

    赵长天又单独与张前进交谈了片刻。

    之后,张前进与他带来的几个人也告辞离去。

    会议室内,只剩下了宁县的一众人等。

    赵长天拿起登记的表格,大致的浏览了一下,他关注的是各家企业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