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的来历(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才出门不久的李源铭急匆匆的赶回了家。

    结果妻子和那单身汉的事情被撞了个正着。一直文雅风流的李缘铭恼羞成怒。一气之下休掉了自己的妻子。从此子和那单身汉子偷情的事情也逐渐流传开来,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相公偷汉子的事情叫做戴“绿帽子”。

    传说之三: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po)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借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

    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于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于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著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

    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于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

    意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

    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于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于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

    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不论来历如何,绿帽子终是出于低贱,或都是妻子出轨有关。所以男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出轨,自然也就对这种帽子无比痛恨。

    这也是恨屋及乌的一个典范了。绿帽子也就遭了这出轨的殃。祸及池鱼,被永远的打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而且永无翻身的可能。

    这就是绿帽的冤案。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