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军二代】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229

    李皓牵来一匹洗刷得干干净净,鞍辔全新的高大白马,却不是杨格从炮台骑到司令部的那一匹。见杨格从司令部出来,李皓立即迎上,笑呵呵的送上一条扎了红流苏的鞭子。

    “笑啥?”

    “报告参谋官,我,我没笑。”

    杨格知道李皓在笑啥,无非就是本参谋官要骑了这匹漂亮的马儿去小学堂看人嘛!

    “这些天你不用跟着我,放假十天,回一趟沧州老家看看家人。”

    李皓出身沧州武术世家,家族以武传家,从开设镖局逐渐转为行商,在沧州也算富庶大家。大家子弟不在家中享受祖荫祖业却投身军队,实在罕见,又加上李皓拳脚功夫了得,善使一条白蜡杆长枪。杨格有心栽培,遂“厚颜无耻”的从叶勇祺那里给人拽出来,当了贴身卫士。

    贴身卫士,说起来好听,惹全军官兵羡慕,其实却苦的不得了,原因嘛,参谋官成日在关外顶着太阳四处找矿,又或者冒着倾盆大雨在河堤上搬运砂袋,贴身卫士不跟着还叫贴身卫士?出一趟关,掉几斤肉,这就是贴身卫士!

    “是!”李皓答应了却没有动,在杨格翻身上马后又跟在后面。

    “跟着干啥?”

    “嘿嘿,听说城里有人闹事,我跟着参谋官稳当一些。”

    杨格心知某人是想跟着去瞅瞅“传说中的参谋官未婚妻子”,乃佯怒道:“去去去!自个儿找王副官说了回家去,再跟着,我抽你!”说着,鞭子“唰”的一声就甩了过去,被李皓轻松避开。

    几骑快马驰来,却是陈固。

    杨格策马迎上,回头见李皓并未跟着了,乃问陈固:“安守,情况如何?”

    “那些个酸秀才们,枪一响就哭爹喊娘,散了。”陈固勒马打横,摆手示意随从散开后,低声道:“致之,这里面有文章。上谕发出两个月都没事儿,近期却频频有人在孔庙叩拜哭诉,各乡秀才、夫子也纷纷聚拢,还有邻县学馆的人经常出入。背后肯定有人主使,我看,源头还在京师海淀颐和园内。”

    “明儿军议上再说,我先走了。”

    “去哪?一个人都不带?呃......哼哼。”

    杨格策马跑远,回头道:“安守,晚上我请你吃鱼,宁河银鱼!”

    陈固摇头嘀咕:“嗤,你都是蹭冯家的饭,还说请我?”说完,他见着了李皓,忙作色道:“李皓,你不跟着参谋官想干啥?快去!”

    “参谋官要抽人!”

    “他抽得了你?”

    李皓面呈得意之色道:“当然抽不着。嘿嘿,但是不遵军令要关小黑屋的。”

    陈固故意瘪嘴道:“没胆色,连偷偷去瞅瞅都不敢?”

    “参谋官放我十天假,马上赶火车去喽。”李皓说完,立正后一溜烟跑远。

    “这小子,这才几天就跟杨致之学滑头了,近墨者黑呀!”

    芦台小学堂正处于第一军司令部和冯家宅子之间的宁河县城——芦台司令部——炮台的三岔口旁。占地约有三十余亩,房舍都是新修的,与芦台大营周围新修的军营房一个调调,围墙也一如军营的围墙一般高,将近有一丈。

    大门,也是老式军营辕门的格调,木框木门,门上有“龙门”,龙门上书“芦台小学堂”几个颜体大字,落款也有,乃是本县知县郑士翘所书。杨格再次汗颜,看人家那斗大的字儿写的遒劲有力、方方正正、横是横、点是点,哎哟.......人比人,气死人。

    下马,透过木门的缝隙向里看,一棵树冠足有一亩多的榆钱树下围了一群孩童,一个青色的身影正顺着一根竹竿往上爬,动作灵活如猿猴登攀,不多时就到顶,引得下面围观的孩童们一阵欢呼。

    小学堂目前只开了三门功课,识字、算数和体育,今后有了合适的老师,准备增加自然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您找谁?”木门开了一个小口,小口后出现一个老苍头。刚刚询问出声,老苍头就似乎看清楚杨格的军服和军服肩膀上的金色星星。芦台不同于别处,别处的人兴许不认识这身行头,芦台人却是清清楚楚,更有不少人知道第一军司令部里扛着金色星星的只有五个人。“哟,是杨大人、杨将军!请稍候,我马上开门。”

    “不用麻烦,我就在外面看看。”

    老苍头一边开门一边说:“那哪儿成,要是王教谕知道将军来过却不曾进门,还不把我辞退了?”

    盛情难却,杨格把马拴在门外的树上,进了大门在门房外,就着老头搬来的小凳子坐了,看着那帮上体育课的孩童,跟老头聊了起来。

    “老伯贵姓。”

    “不敢,不敢,将军折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