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新年新开局】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275

    李鸿章在德国皇帝和政府的一再挽留下,流连于德国的各大城市、港口之间,频频召开或者出席上层酒会,与德国高层打得是一片火热。期间,各种各样的消息从柏林传到各国,引起了各国的猜想和反应。

    德国政府,一直在秘密的酝酿德、日、俄同盟,利用日本伊藤博文内阁及元老井上馨提倡“日俄协商解决满洲、朝鲜”问题的态度,试图以日本和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平衡,达成加强俄国和德国之间虚弱同盟的目的。政府这一态度受到从瓦德西元帅担任总参谋长以后,越来越强势的总参谋部的反对!军方认为俄国注定是不可信任的,借助远东日本与俄国的和谐来达到俄德和谐的目的完全就是自说自话,对远东政治格局无知透顶的表现。

    盛情款待李鸿章的同时,西门子、克虏伯及毛瑟兄弟工厂,还有经营思想及其保守蔡司公司,在政府和军方的组织下成立了规模庞大的投资团前往远东。这一举动说明德国在清国的利益已经不容他国小觑!也说明德国政府想当然的德、俄、日同盟努力化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俄、德、清三国同盟,至少在表面上,三国同盟有俄德再保险条约,有清国和俄国在眉来眼去中传递的同盟信号为保障,加上德国扩大在清经济利益......各国都几乎认定了,三国同盟在年内必然缔约。

    对此,各国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全球霸主,号称日不落的英国认为,英俄矛盾、法德矛盾乃是欧洲及世界的主要矛盾,放眼远东的清日矛盾只是次要的,几乎可以忽略的。不过,英国希望是在不动武的“威慑战略”下保持自己在远东的经济利益和主导权,说白了,就是能像以前那样继续掠夺大清帝国的巨额经济利益。关外,那是不毛之地,英国人对此没有兴趣,德国亲戚想去开矿,想去占领军火市场(实际上已经占领了),就去吧!德国人去了关外的辽东地方,在俄德同盟的条件下,俄国人就难以向满洲南部地区扩张势力,英国人在一旁交抱双手看到这样的结果,何乐为不为呢?

    法国人则对三国同盟的成形忧心忡忡,开始反思自己在对待大清帝国问题上的态度。为此,法国政府在加强对德防备的同时,需要把俄国的注意力从远东拉到欧洲来,庞大蒸汽压路机向欧洲开进时,最可能的方向就是巴尔干和土耳其(中东地区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就势必要与德国的另一个盟友——奥匈帝国和英国扶持的土耳其发生利益冲突甚至酿成战争。俄国与奥匈发生战争,德国人站在大日耳曼民族立场上,势必要出手帮助奥匈帝国。那么,俄德同盟就会失效,三国同盟就此瓦解了。

    美国人的心思暂时还在太平洋以东,大西洋以西的本土,注重与本身实力的发展,与时常出现的工潮和经济危机作斗争。美国人资本,在本土铁路和石油上开发上投注了过多的份额,许多再过几年才能想起这个地球并非仅有美国,还有整个世界。最近的地方,无非就是墨西哥了,再远一点,中美洲地区和太平洋的夏威夷,这些都是衰弱的西班牙王国的地盘。德清俄三国同盟,与粗枝大叶、孤芳自赏的美国人有什么关系?

    国际投机专家意大利的态度不会在此时表露出来,他们一般不会表示态度,只有在他们自己觉得机会来临之时才用实际行动表示态度。

    奥匈帝国是中欧强国,国力比之德国也差不了多少,只是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问题太过复杂,皇室和政府无法有效调动国力而已。他们的注意力在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地区问题上,目光决计不愿意稍离巴尔干半岛半刻。

    强国们是如此态度,次等强国的态度就......实际上,就是一个日本的态度嘛!这个小国家击败了庞大的,自称为中兴时期的大清帝国,隐隐然成为新兴强国了。哦,这是日本人自封的,欧洲列强压根儿就不这么认为,只有居心叵测,想利用日本的力量遏制俄国得到远东不冻港,从而建设一支大海军的英国,才会眯缝着眼睛瞧上日本一眼。

    清德结盟,清俄结盟,最为恐慌的应该是日本。

    奇怪的是,日本政府却在国际风云被李鸿章驻留德国搅动起来时,却保持了罕见的低调和审慎态度。只有前任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在国内大佬们之间游说,要争取与英国远东政策接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