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秦皇级定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英国驻清公使窦纳乐乘坐射手号炮舰到达营口,与远东舰队副司令费力曼特海军少将一起前往汤岗子拜会杨格,随行的自然还有皇家海军造船厂的代表莫罗纳。. /-<  >-/ -<  >-广告 全文字

    朝鲜清津、茂山枪击事件引发的日俄两军冲突,以日军主动退避有消弭的迹象,可是,这只是把目光放在朝鲜北部的咸境北道地区得到的结果。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远东地区乃至全世界,得出结论恐怕就是迥然不同了。

    甲午之战后,特别是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感觉特别委屈的日本加大了“亲英”力度,这让英国人觉得有些“左右为难”起来。一边是拥有海军优势的日本在积极加强英日交流,在遏制俄国的战略上,两国有着根本的共同点;一边是拥有新式陆军的清国,准确的说是清国北洋——新军军政集团,他们选择了与德国亲密合作,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上都是如此。在英德关系没有因为德国皇帝在南非问题的讲话而紧张起来之前,英国人对清国的策略具有双重性。其一,如果清国皇帝推行新政,逐步全面开放市场,英国表示极大的欢迎并可以给予支持,当然,支持是有代价的,就是英国将保有甚至扩大在扬子江流域的利益范围。其二,如果清国皇帝不愿意全面开放市场,而北洋—新军军政集团又专事与德国合作,那么英国将行割裂之法对付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帝国。

    所谓割裂之法。有挑动朝廷和北洋——新军集团以及地方利益集团的矛盾;有指使英印当局加强对**的渗透。挑动**宗教领袖和土司对抗清国朝廷的//最快文字更新-<  >-无广告//改土归流,谋取**;有在英属印度缅甸省与清国边境的挑衅和随之而来的边境勘定、口岸开放问题;还有支持日本以强力的手段在朝鲜对抗俄国,迫使北洋—新军军政集团在可能爆发的日俄之战中,履行向英国借款时的承诺,出动陆军进攻俄军,以期把明显倾向于德国的清国彻底捆绑在英国、日本的遏制俄国战车上,继续替英国战略流血。

    窦纳乐面对的局面并不明朗,日本人一方面在撤退,一方面在调兵增援,一方面在摸清国新军的底。显示出日本没有取胜的把握,战略决心因此难以下定。日本战略未定,牵连着英国的态度也不好决定。

    此时,杨格突然在会见日本公使后。指使总理衙门发出“日本拒绝英国提出的战略框架,则中国陆军将不履行出兵增援日军义务”的声明,注意,是声明,是对着北京各国公使团的声明。这......到底是杨格故意的,还是总理衙门那个老糊涂的奕劻无意的?

    窦纳乐拿不准,吃不透,那么就只能亲自到汤岗子去证实了。

    杨格闻讯,立即抛下还在进行第二阶段演习的部队回到汤岗子,并在司令部热情的会见、招待了英国客人。

    拿人的钱又不替人办事。那,总得有个合适的理由,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热情吧?

    窦纳乐向杨格介绍了常驻上海的海军少将费力曼特,接下来,费力曼特就开始为皇家海军造船厂出力,配合莫罗纳试图劝说中国将军收起“外行的胡思乱想”,接受泰晤士铁工所针对远东国家需要,在君权级战舰基础上的最新修改设计,也几乎就是以日本订购的“富士号”为蓝本。

    日本的海军,清国的陆军。英国人执拗的坚持这个“跛子原则”。当然,在目前朝鲜局势下,清国陆军不应该不进入朝鲜,而应该在乌苏里和黑龙江地区,甚至是西北和蒙古北部地区对俄施加压力。否则。清日两国“联军”未成,就为朝鲜利益对掐起来。这,绝对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既然,日本海军是重点,英国就不愿意让清国在海军战舰订购问题上给日本造成威胁。

    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军备委员会委员、第三海务大臣兼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造船厂总监约翰.费舍尔中将在得到莫罗纳提供的“中国修改战舰设计要求”后,就与造船厂首席设计师格林.怀特爵士会面,就“中国要求”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讨。在此基础上,怀特爵士开始构思一艘新型战舰的设计蓝图。

    费力曼特的任务是以“专业”出发,证明清国陆军中将的设计思路是错误的,劝说他接受英国的建议,在日本订购的两艘战舰之一中选择一艘,同时打消任何出兵朝鲜的念头,以为清日两国之间的平衡。而与此对应的是,英国将为日本另造一艘战舰补足订购合同。

    “陆军中将阁下,我常年在远东舰队任职,熟悉大清国沿海港口水文情况,对大清国海军订购吃水达到9米的战舰,表示深为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