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斯卡格拉克的黄金(十)【有注水,须谨慎】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第一章  斯卡格拉克的黄金(十)有注水,须谨慎

    “虽然现在是皇家海军最艰难的时刻,但是曾经掀翻无敌舰队,打败荷兰舰队,击败法西舰队的皇家海军不会就这么屈服,英伦三岛和不列颠人从来就没有主动投降的先例!”

    奥克尼岛发行的大舰队内部刊物全文刊载了新任海军大臣阿瑟-贝尔福在白金汉宫的发言。

    “重整旗鼓?”已经被停了职的戴维-贝蒂轻蔑的摇摇头,将报纸随手塞进垃圾桶,敲门走进兰帕德的公寓。

    “司令,您回来了?”兰帕德埋头在小书桌上写书,听见后面的动静,前快速舰队副司令搁下厚重的资料,扭过头喜出望外道:“伦敦海军会议达成统一共识了吗?海军部对我们这些败将的意见是?”

    “少将,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贝蒂脱去军衣,顺手将它挂在衣架上,用英伦绅士的冷幽默嘲解道:“好消息是阿瑟-贝尔福接任海军大臣,坏消息也是阿瑟-贝尔福接任海军大臣。”

    “所以,我们会成为弃子?”兰帕德心底重燃起的希望瞬间熄灭了。作为海军高级军官,他了解贝蒂含蓄背后的残酷。

    贝尔福性格强势意志坚定手段辛辣,这些品质有利于收拾皇家海军北海惨败后的残局,不过在重拾海军之前,贝尔福必势必会打碎皇家海军旧有的一切,按照他的想法推倒重来。

    “提到海上战场,人们总是习惯将我和西莱姆联系起来。我们有十数年的私人友谊,我们都是彼此国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我们都是新战术新理论的提出者和受益者,我们甚至在一场海战后同时面临军法庭的审判。可惜迎接西莱姆的是一场被赋予崇高涵义的英雄式审判,而我……”

    曾经悍勇桀骜,习惯意气风发的戴维-贝蒂如今多少有些落寞。前大舰队副司令苍白无力的自嘲了一句,也不愿意多想,顺势将注意力放在书桌上的笔记本。

    “兰帕德,这是你的私人日记?”

    (--华丽的分割线--)

    “3月20日,斯卡帕湾,阴霾。

    北海决战结束了,3月10日的伦敦海军会议上,新任海军部长阿瑟-贝尔福先生提出了不少旨在挽救皇家海军的观点。从贝尔福先生的强硬态度中,我依稀望见了浮躁和下一次失利的阴影。作为有过三次蒸汽海战经验,亲眼见证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最惨烈的无畏舰海战的海军军官,我想我有必要写点可能让贝尔福并不痛快的东西。

    由于北海决战的**发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我们姑且将这场海战命名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海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战团,贝蒂将军的快速舰队与西莱姆的第一侦查舰队战巡队战团,杰利科将军的大舰队与舍尔的大洋舰队本队战团。

    战巡队战团,我们拥有数量优势,本队战团,我们曾经有t字横头优势,然而海战的结果却叫人丧气:仅有三十二艘主力舰的皇家海军一次性丢失四艘战列巡洋舰,一艘快速战列舰和三艘战列舰。

    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错误,导致皇家海军在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中一败涂地?

    追溯缘由,也许我们可以从久远的多格尔沙洲海战,或者多格尔沙洲海战之前大胆号战列舰沉没窥得一丝端倪。

    1914年11月1日,索契角海战和科罗内尔海战爆发的同一天,大胆号战列舰在荒凉的苏格兰北部触雷沉没。

    为了回应德国人的海军造舰计划,议会一口气下拨了多达八艘主力舰的庞大造舰预算,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列舰列装计划。四艘猎户座级超无畏舰和四艘在猎户座级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超无畏舰一贯被视为大舰队的中流砥柱。然而就是这样一款造价高达192万英镑的超无畏舰,在冰冷的苏格兰北岸威利斯湾挨了一枚水雷便进水过多,损管和拖拽无效后倾覆沉没。

    1914年11月14日爆发的多格尔沙洲海战,西莱姆舰队只有三艘主力舰,分别是毛奇号、冯-德-坦恩号和布吕歇尔号。1914年6月的基尔港访问,贝蒂注意到德国人将自毛奇号以后的战列巡洋舰称为后塞德利茨型战巡,布吕歇尔号在德国的官方称法则是不伦不类的大型装甲舰。很明显,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已经是老式主力舰,而布吕歇尔号只能称之为准战巡。实际上,正是这三艘老旧的主力舰顶住了贝蒂将军五艘战巡和三艘猎户座级战列舰的集火,支撑到希佩尔将军两艘德弗林格尔级和一艘塞德利茨号战巡的增援。

    多格尔沙洲海战的后续是德弗林格尔级战巡轻松击沉我们的雷神号战列舰。

    费希尔元帅对战巡的定位是一款装备与战列舰同等口径的火炮,但是又不具备战列舰防护力的完美巡洋舰,然而雷神号战列舰沉没某种意义上颠覆了费希尔的理论。

    很可惜,我们拒绝考虑深层次的东西,反而将多格尔沙洲海战失利的原因加诸在雷文森少将拙劣的指挥造诣和皇家海军并不熟悉的夜战近战身上。是的,大胆号的沉没和多格尔沙洲海战失利原本可以对骄傲自大的我们提出警醒,但是我们却坚守日不落帝国世界第一海军的荣耀,亲手葬送皇家海军的光荣!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第一,我们过于轻视主力舰的防护力。我们的主力舰侧舷防护装甲绝对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自无畏号下水,米字旗战列舰水线带装甲大多保持在10-13英寸水平,而战列巡洋舰维持在5-9英寸。后者显然不具备资格参与战列线决战,而前者虽然能够在超过13000码的交战距离上防御德国人普遍列装的12寸和13.5寸穿甲弹,但是要知道我们的主装甲覆盖面积从来不会超过一层甲板。另外,我们的侧舷上部装甲带下端只有229毫米,上端只有203毫米左右,而这一层单薄的,并不连续的装甲带后面只有一曾甚至不能抵御穿甲弹碎片的斜面穹甲。

    其次是不受重视的水平装甲。必须承认我们在设计战舰的时候,对于无畏舰时代的海战特点预计不足,这导致我们的战列舰水平装甲普遍只有两层总计2.5-4英寸,而战巡更是只有2-3英寸。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中,交战距离绝大部分时间海战中屡屡被德国人击穿水平装甲,导致舰体内部受损,皇家公主号沉没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平甲板被连续洞穿。

    最后,我们的炮塔设计也相当失败。作为战列舰,我们的炮塔正面装甲普遍只有11英寸,炮座更是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