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重返德军总部(六)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因为本书最大的**来了,所以最近码字的动力还是比较充足的,再水一章勉励自己。)

    谁都知道波澜壮阔的1917年战事才刚刚开始。

    欧战爆发之初,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政治家们用最华丽的辞藻向民众允诺,允诺他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崇高的。难忘的岁月,理智被抛之脑后,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一纸白色征兵令加入军队,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他们坚信战场之后是永久的和平,还有繁荣强大。

    速战速决破产后,战争残酷的一面彻底暴露。泥泞的战壕,飞舞的弹片,奔走的老鼠,发霉的食物,鲜血脑浆和破碎的肢体周而复始的摧残着一代人的神经。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被现实无情地嘲弄,被政治欺骗了的一代,因为战争失落的一代人在纷飞的炮火中哭嚎,成长,凋零。

    反思、厌战、反人类、社会主义和**,心灵极度空虚之后是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欧洲正在经历深层次的震颤,暗中继续力量,氤氲足以荡涤一切的伟力。

    时间刚过四月,谁都知道波澜壮阔的1917年战事才刚刚开始。

    在中东,虽然索罗钦将军率领的亚沃士号战巡雄风依旧横行黑海,可依然改变不了土军在北高加索地区遭遇决定性的失利。

    奥斯曼帝国最后的也是最精锐的两个集团军——第五和第八集团军在高加索南麓山区灰飞烟灭,俄军占领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大部分地区。英国一支小舰队深入波斯湾,于是阿拉伯起义爆发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大后方被彻底搅乱,让西亚病夫向总崩溃的深渊急速坠落。

    事实上,调任巴勒斯坦集团军总司令的德国顾问利曼桑德斯少将很早之前就向土耳其高门发出警告,可是高门并没有重视桑德斯的报告。当高加索惨败的消息传来,土耳其三巨头追悔莫及。可惜即便请回利曼桑德斯少将,奥斯曼帝国也无力回天。

    争夺民族生存空间的战争,奥斯曼帝国首先掉队。他们只能寄希望同盟国能够获得最终胜利。1917年4月的伊斯坦布尔愁云惨淡,安纳托尼亚的报纸用略点感伤的铅字寄托了土耳其人的绝望:

    “别了,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强国梦。”

    南欧战场。门得内哥罗兵败投降,国王尼古拉斯一世自杀以谢国人的场景并没有发生,仅有二十五万人口的门得内哥罗伙同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占领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全境,1916年乌斯帝卡岛海战后更是将战线推进至希腊北部,十万英法联军、十六万塞尔维亚残军,三十四万希腊陆军和不到一万人的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只能依托希腊这个最后的桥头堡浴血奋战。

    巴尔干半岛形势彻底倒向同盟国,而协约国已经分不出兵力去支援“孤岛”上的盟友。这时候,外交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拉拢罗马利亚参战,英国和法国黑了心的政治家们一口气许诺半个保加利亚领土和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又抛出一亿美元援助的空头支票。罗马利亚人终于动心了。在距离胜利只差临门一脚的瞬间,罗马利亚动员23个师五十万陆军参战。

    罗马利亚的参战对同盟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它不仅宣告同盟国获取稳定石油供应的努力功亏一篑,还让战火烧到了奥匈帝国本土。

    此刻,奥匈帝国主力被牵制在东线战场。对俄军追亡逐北,仅有二十万陆军在巴尔干半岛作战,在奥匈帝国与罗马利亚的边境线上甚至只有五个战斗力低下的预备役师。意大利陆军的主力被牵制在北非和热那亚地区,在巴尔干半岛仅部署有十万人,而且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那个经久不衰的关于意大利参战的笑话被证实,德国很有可能被迫分兵意大利以保护这个外强中干的盟友。在巴尔干半岛实际是保加利亚陆军在挑大梁。罗马利亚全国总动员后迅速兵分两路,一路支援在希腊北部作战的协约国部队,一路突破边境线偷袭奥匈帝国本土。

    罗马利亚的参战和帝国本土遭受攻击的事实震惊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老皇帝约瑟夫的健康因战事失利而迅速恶化,4月11日晚上,老皇帝如往常一般叮嘱侍臣在第二天凌晨叫自己起床,可是这一次,皇帝没能醒过来。

    继承皇位的是老皇帝的侄孙卡尔大公,那是一个比罗曼洛夫王朝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霍亨索伦王朝的德皇威廉还要差劲的家伙,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奥匈帝国形势斗转直下,匈牙利的政治家甚至直言不讳:

    “实际上随着老皇帝的寿终正寝,哈布斯堡王朝也已经宣布了死亡。”

    南欧战争形势风云变幻,在东线战场,罗曼洛夫王朝也出现危机。

    “混乱的战场上,灰色牲口们穿着肮脏的褪色的军服,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沿着公路和铁路线走。灰布帽和少量钢盔下面未刮胡子的脸是憔悴的,由于这两个月的战斗、饥饿、恐怖和死亡威胁使得灰色牲口身体异常消瘦。他们食不果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