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瞬间(六)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北大西洋之王》第六节,失误和反击[1])

    时至今日,仍旧有许多人都以为奥克尼群岛海战的**正是德国人的t字横头以及英国的死亡转向,然而在我们这些研究海战史的海军专家看来,奥克尼群岛海战最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始。

    12时32分,在北海洋面上摆开阵型对轰的两支钢铁舰队相继越过英国苏格兰东部顶点,沿着半岛的南部海岸线朝着弗斯湾北部边缘追逐前进。

    第二轮交火原本应该在稍晚的时候爆发,不过英国加拿大号战列舰的中弹打乱了德国海军的计划。

    大洋舰队严格遵照他们的海军战神海蒂-西莱姆的命令,乘胜追击:第一侦查集群三艘马肯森级战巡不依不挠地围剿重伤的加拿大号,第一侦查舰队其他五艘战巡则用各自的主炮压制和扫荡早先已经被打残了的英国第一战列舰队和第四战巡舰队。

    在随后的时间里,德国第一战列舰队和第三战列舰队陆续与英国第二战列舰队和第四战列舰队陆续发生交火,战列线决战提前爆发了。

    在当时,海蒂-西莱姆的决定理所当然。虽然德国战列线阵型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未必不能在具体海战中完成这一过程,大洋舰队没有理由恐惧已经被打残了的英国第一战列舰队和第四战巡舰队,放过送上门来的可口猎物。

    新世纪以来,海军界对于一代海军名将海蒂-西莱姆的神话和推崇有所减弱。有不少戴维-贝蒂的崇拜者更是猛烈抨击西莱姆在这一轮交战中的失误,认为是海蒂-西莱姆的失误导致大洋舰队没能在第二轮战列线决战中占据绝对上风。间接导致返航途中的大洋舰队遭遇美国战列舰分队。

    西莱姆曾说过戴维-贝蒂是‘值得尊敬和重视的对手’,我们也无意否定戴维-贝蒂之于皇家海军的作用,甚至敢毫不客气地放言说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战果都出自贝蒂之手,没有戴维-贝蒂的皇家海军只会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问题是我们不能将大洋舰队在奥克尼群岛海战中的损失完全归咎到海蒂-西莱姆身上。并非是海蒂-西莱姆‘乘胜追击’和‘战列线对轰’的战术出现了问题,而是德国第一战列舰队对于皇家海军的异常举动反应太过迟钝,大洋舰队因为前卫号战列舰的爆炸沉对英国新式穿甲弹性能的低估以及戴维-贝蒂选择的有利时机等等因素的共同叠加。

    12时40分,大洋舰队的注意力都放在即将沉没的加拿大号战列舰身上,没有人想到戴维-贝蒂在它的旗舰司令塔里悍然下达‘集火第一分队’的命令。更没有人注意到德国战列线另一端的英国第二战列舰队第一分队的英王乔治五世号、猎户座号、大力神号和巨人号四艘战列舰几乎是以不设防、更确切说是以不反抗的姿态应对德国第一战列舰队第二分队一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的攻击,转而将英国人的愤怒、屈辱,连同炮弹一齐倾泻到德国第一分队四艘拿骚级战列舰身上。

    其实早在设计德国战列线的时候,海蒂-西莱姆就意识到第一分队四艘拿骚级战列舰可能一如日德兰海战那样,成为英国人努力想要打开的突破口。

    位于德国战列线最前端的是一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四艘国王级战列舰,面对英国人四艘装备15英寸主炮,水线带主装甲达到史无前例的13英寸的复仇级战列舰可谓势均力敌。其后的五艘凯撒级战列舰虽然只装备305毫米主炮。但是如果发挥好数量优势,也不至于在英国四艘装备15英寸主炮的铁公爵级战列舰面前损失太多,再后方的一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和四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面对英国一艘装备15寸炮的乔五级战列舰,一艘13.5寸炮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两艘装备12寸炮的巨人级战列舰可能还占据一定的优势,唯一处于绝对下风的就是第一分队,四艘标准排水量18。649吨,装备四座280毫米50倍径主炮,水线带主装甲只有300毫米的拿骚级战列舰无论如何是对抗不了英国一艘乔五级战列舰、两艘圣文森特和一艘巨人级战列舰的。

    西莱姆对此也并非毫无防备。11时紫男爵发现英国人行踪之后,西莱姆对以巡航阵型开进的大洋舰队进行排兵布阵,之所以将第一侦查集群放在战列线队尾除了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