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法者(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房看了一下,见到两个小家伙正在那里认真地听着夫子讲学。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御总觉得那位慎老先生的热情高涨了许多,脸上也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光彩,言语间抑扬顿挫,让他都有点被引入那法学中的世界。

    世之法者,天下有识之士不知凡几。近百年前,法家三贤商鞅、慎到、申不害同称于世,得成所愿者唯商君一人。然则其余二人虽不如商鞅显赫于世,依然被天下之士所认同,慎到于齐国稷下学宫开创道法家一脉,申不害也使得积弱的韩国走向国富兵强之路,虽然依旧是列国中最弱的,但好歹有了一点自保之力。

    商鞅变法的成功,终其原因,其一便是穷兵黩武的秦国当时已面临亡国之危,称霸天下日久的魏国随时可能吞并秦国之地,其二便是商鞅变法更为彻底,将刑不上大夫这一传承千年的定律打破,使民众自觉遵法,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便是商鞅遇到了能与其相知相信数十年的君王。

    秦王渠梁在世之时,商鞅打破了刑不上大夫这一传承千年的定律,把法度推及到王族贵族的范围,即便是君王犯法也以法罚之。秦王渠梁犯法,刑虽不加于君王之身,但仍以秦王内侍代之,为此秦王内侍在一年内换了数波。年少的太子泗犯法,执掌刑法的商鞅毫不留情地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行黔面之刑,之后更是对再次犯法的公子虔行割鼻之邢。那时,秦法在商鞅强力推行下迅速扎根秦国,赏功罚过,定下连后世君王都无法改变的法度,为秦国打下此后称霸天下的基础。

    赵国虽然也以法治国,但是更偏向于王道的仁法,高不成低不就之间也让赵国综合实力维系在诸国之前列。李御却清楚地知道,要是没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尚武之风雄冠天下的赵国也发挥不出其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更无法与变法强国的秦军甲士争锋,而后果便是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和那积弱的韩国一样彻底没落。

    师从慎到衣钵的慎明当然也是仁法之道的提倡者,李御明知列国统一之前行使严苛的刑法是不错的选择,但以他的影响力还推动不了这样的法度。在没有掌握赵国大部分军权之前,很有自知之明的李御不会贸然插手于朝堂文事。反正只要在军事上有所振作,现在政治还算贤明的赵国依然能维系着国祚,并不需要大规模的变法,不过那些著名的名士倒是可以招揽一番,总不能让秦国专揽。

    思绪飘了一阵,听到太子启和公子盘读书声的李御回过神来,转身出了殿门,向王宫大门走去。

    “将军。”

    刚刚踏下石阶,李御便看到了贡广,现在的贡广低着头有点不敢面对李御。

    虽说人不在邯郸,但李御对邯郸城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他出击西周的将近一个月里,宫尉之职被赵王丹任于乐乘,也让在都尉之职上熬了十数年的乐乘晋升将军之位,李御掌控王城的计划被彻底打乱。

    ;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