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原来如此”(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过去北京生活,但凡事我也有自己的考量。别忘了,我打算再拼搏几年,四十岁就回港城。这些年欠父母的,欠爱人孩子的,我都会补偿。”

    从他嘴里套不出什么实话来,乔璐很懊恼,乔琳也对哥哥非常失望。后来,梁铮给妻子讲了一些小事,乔璐便理解了。

    梁铮说,他在英国留学期间,曾给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做过翻译。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从小就见过很多名人,但那次给名作家做翻译,那是他凭借出色的外语能力争取来的机会,他非常珍惜。

    但是,那位作家却十分傲慢,也很喜欢卖弄自己的学识,不管符不符合情境,时不时地就来一句“古书上说……”。梁铮的英语口语几乎可以达到母语水平,但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汉语,他却没什么好的对策,翻译时不免有些磕巴。那位作家虽然听不懂他的翻译,但能看到他的窘态,不时显露出鄙夷的神色来。

    最后一天,梁铮帮他办理退房,跟司机沟通怎么把他送到机场,这些日常英语对他来说小菜一碟,因此办得非常迅速。当他走向那位作家时,他听到作家在跟助手窃窃私语,助手说道:“做翻译的那个学生,他父母好像都是教育部门的,尤其是他父亲,经常上新闻……”

    那位作家又是满脸倨傲,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主办方居然会派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来给我做翻译……”时隔多年,梁铮依然记得当时的屈辱。他跟妻子说道:“我是经过一轮轮面试,才得到那个机会的,那些面试我的英国人,对我的家庭背景一无所知,怎么可能看在我家人的面子上给我这个机会?可那位作家居然说,‘原来如此’,难道就因为这几个字,就意味着我不用努力,就得到了这个机会?”

    少年时受辱的经历,成了梁铮发愤图强的动力,他阅读了更多的书,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他在美国外派期间,因为跟前妻的纠葛,任期没结束便匆匆回国了。可即便如此,他依然被调到了核心部门,渐渐也成了公众眼中的熟面孔。

    可这段经历,依然被不服气的人拿来做文章。梁铮听到过别人的讨论,一般人不会认可他的努力,但只要一说他是梁某某的儿子,众人便会立刻摆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瞬间明白了他升迁的理由。

    梁铮喝着红酒,略有醉意,跟妻子苦笑:“璐璐,你说,我还要怎么努力,怎么解释呢?我说过不在乎,可这种感觉,实在不怎么好受。”

    乔璐一直以为,在事业上,丈夫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没想到也遭遇了这么多的非议。她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弟弟的选择,弟弟那么好强的人,肯定不希望头顶“原来如此”四个大字吧!

    梁铮又说道:“今年对小叔来说也很关键,或许他们学校会有较大的人事变动……不管亲疏,乔楠是他的亲戚,要是他把乔楠招进去了,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反正招在职博士这件事,本身就是有可操作空间的,所以这个很不好解释。我们身正不怕影斜,但乔楠那么耿直,他肯定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小叔添麻烦。”

    “是我肤浅了,我不该那么骂他。他有远见,又有主见,不会那么冲动地做决定的。”乔璐不停地叹气:“可我这个傻弟弟,怎么就没一件事是顺顺利利的?他怎么也不跟我说实话呢?”

    乔楠才不想让家人为这些事操心,而且能回母校读博士,他已经非常满足了。为了今后的研究,他肯定是要常回老部队的。在春暖花开的某天,他带着儿子回去了一趟,前同事跟他说,今年来了好几个老乡,乔帮主应该很欣慰。

    乔楠翻看了他们的资料,一眼就看到了赵磊磊的名字,他骤然惊喜。那一刻的表情骗不了人,同事遂问道:“是不是真见着熟人了?”

    那是,那可真是太熟悉了。乔楠真心为他的小迷弟感到高兴,可是一想起自己的遭遇,他便把喜悦隐藏在心底。

    哪怕赵磊磊是乔家馄饨馆年纪最小的常客,是他每次回家都甩不掉的小尾巴,哪怕他的高考志愿就是乔楠帮他选择的,哪怕他们两家的直线距离曾经不到500米……

    但是乔楠依旧若无其事,笑道:“每年都能遇到不少优秀的老乡,没什么稀奇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