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异命(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遍性,现在通过数据集合而发现了这一点,就引发了方然的思考。

    物种的寿命,和组成物种身体的细胞寿命,并不一致,这本身并不奇怪。

    按起码的生物学常识,物种的寿命和体内细胞的寿命,本来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譬如说人,平均寿命约七十岁的物种,体内的细胞平均寿命却千差万别,小肠上皮细胞在两到三天内就会更新一遍,而中枢神经细胞的寿命却和人体一样长。

    细胞的分化,演化,完成各自的职责是第一要务,寿命相对来说并不重要。

    但这也意味着,细胞的寿命,并不能直接决定个体的寿命,死亡的细胞,会被不断分裂的其他同类型细胞所替代,虽然这种分裂,由于端粒磨损而有一定的极限,但细胞分裂能力的丧失、乃至凋亡,并不会直接决定个体的生死。

    个体的死亡,并不等同于身体细胞的死亡,这一点方然还是很清楚的,也让他迷惘。

    衰老细胞的凋亡,不难理解,是清除DNA受损细胞的演化措施。

    然而一个人,哪怕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那种人,在死亡降临时,身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还活着,甚至还远没有到端粒磨损殆尽的凋亡时刻。

    绝大多数细胞还活着,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人的身体,却会死亡,为什么呢。

    这样的疑问,在一般人眼中是很无稽,哪怕信奉科学的医学工作者,也会觉得解释起来真是浪费时间,他们会告诉提问者,人的死亡,其实可看做是“身体”这架精密机器的土崩瓦解,在死亡到来的前一刻,身体的若干器官、某些组织,或者因为细胞受损,或者因为结构破坏,甚至,仅仅由于供能被切断,都会无法再完成职责。

    而如果这器官、组织的功能,十分关键,缺少了就会引发恶性循环,或者直接宕机,就会造成人的死亡。

    好比一个濒死的人,呼吸微弱,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心脏因此而跳动迟缓、无法出力,进一步恶化了血液的流动,无法给各器官供氧,缺乏氧气的中枢神经系统无力刺激呼吸系统、改善局面,几轮负反馈后,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在某一时刻崩溃,所有器官先后停工,人随之而被宣告死亡。

    新陈代谢紊乱,消失,人的绝大部分死因都是如此。

    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解释,在方然眼里,却只是一段废话。

    人为什么会死,表面的原因,他早已通过自学而掌握,现在困扰着思维的,其实是另一个更本质的疑问,也是他此前考虑过的问题:

    细胞层面上,借助端粒酶的力量,理论上可以有无限长的生命;

    那么在整体层面上呢,一个人,构成身体的细胞都还活着,整体却已经濒死,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身体也有端粒磨损般的迹象,组织细胞衰亡到某种程度,就会触发新陈代列席的崩溃,生命随之消亡,是这样吗。

    但这一过程,如果不是听天由命的随机安排,却又会符合什么样的规律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