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工具(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然而又能怎样呢,再建造更大的加速器吗;

    更大规模的基础实验设施,估算报价,超过五千亿马克,相当于联邦政府年度军费开支,超过盖亚百分之九十以上国家的年GDP,这样天量的金钱,换来的却很可能只是一句“没有新发现”的轻飘飘陈述,即便没有眼前的经济危机,试问又有哪一个政府敢拍板,为探索科学而烧掉如此天量的资金。

    这还没提到另一方面,即便不考虑金钱,在方然看来,人类的科技发展也注定将后继乏力。

    表面上,自从盖亚的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十分迅速,甚至,在某些时期还有加速的迹象,尤其最近二三十年,理想联盟的解体滋养了西方世界,冷战时代积累的财富和绝密研究成果一下子被释放,各种科技成就与实践应用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抛开表象看实质,这种迅速的进步,却是用越来越庞大的资源投入换来的,着眼未来,显然不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无法持续。

    回想遥远的中世纪,西历1000年前后的岁月,那时代的科学,发展并不快。

    但那是建立在一个怎样的基础上呢,在旧时代,绝大多数古人终其一生,都不曾接受正规的教育,更遑论投身科学,不论自身又没有天赋和意愿,绝大多数人都注定无法加入科学研究的行列,那时代的科学家,只是从人类的一小撮中脱颖而出,掌控的资源也极其菲薄,但是在科学的襁褓时期,即便如此微末的投入,也可以有巨大的成就。

    但是在今天,并不夸张地讲,科学研究者的选拔,原则上却是从几十亿盖亚的人口中来进行,抛开一些个例,在名与利的刺激下,大部分有能力也有意愿投身科学研究的人,都会加入这支军队中。

    这些科研工作者,即便分工不同,也会在应用研究到基础研究的不同岗位上,协同运作,向客观世界发起进攻。

    如此庞大的军队,掌控的资源,相对旧时代也是无法想象之巨:世界每一年的科研投入,何止亿万,相对中世纪刚刚结束的西历1000年,简直是几何级数的暴涨,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用如此天量的投入才换来的,然而展望未来,盖亚的人口,资源,甚至最根本的几何尺寸,都无法再支持这种指数式增长的投入。

    大型强子加速器,耗资八十亿马克,尚不足以得到开创性的新发现,各国商讨中的超大型加速器,耗资五千亿马克,但新发现的希望也渺茫,那下一步,是不是要建造相当于盖亚赤道那样大的加速器,才有希望窥见物质更微观的奥秘呢。

    这样大的加速器,且不说会耗费多少钱财,以盖亚的地质,是否有建造的条件,甚至能不能搜括到足够的材料,都是未知数。

    如果基础研究长期停滞,应用技术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无力解决一场经济危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