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追踪(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人克罗格*文特尔的电脑时,见到简短的联系方式,对留言者的身份,他一无所知。

    当时,凭十四岁的IT领域功底,很难保证调查过程的安全,他谨慎的选择了观望。

    但是在进入伯克利大学后,两年来,自己的网络、计算机水平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在互联网上愈加游刃有余,“匿名者”的身份谜团就引发了方然的好奇。

    他的确很想看一看,这位分明与自己有同样志向、却贸然选择留下联系方式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仅如此,让方然采取行动的直接原因,则是他在侵入联邦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过程中,陆续又有两次,发现“匿名者”留下的同样讯息。

    这“匿名者”,如此大张旗鼓的留下访问痕迹,就不担心被追踪吗。

    或许是,或许另有隐情,总之,这家伙的思维模式肯定和自己不太一样,至少,作为志在永生的追寻者,居然对自身的安全漠视到这种程度,方然的确有些惊讶。

    于是,在周密准备后,他入侵了联邦电信的核心网,在交换中心的归属位置寄存阵列里查找到了“匿名者”所留存电话号码的地址讯息。

    地址,想一想也知道肯定是假的。

    但相关的登陆、通讯记录,还是会留下蛛丝马迹。

    凭借现有的黑客技术水平,入侵联邦电信,方然的动作还是有一些危险,他匆匆检查过访问记录,拷贝关键讯息,就准备撤出核心网,想了想,又冒着被发现的风险逗留片刻,截取了该接口的历史访问记录。

    寻找“匿名者”,原本是一项非常隐秘的动作,方然曾这样想。

    不过,在其后的网络刺探中,两三次见到同样的一串号码,基于追寻永生者的同理心,方然很清楚,其他“同类”见到了这串号码,思考后,也断然不会冒冒失失的去拨打,反而是像自己现在这样追寻踪迹,尝试揪出“匿名者”的真正身份,才最有可能。

    那么可想而知,众人的追踪思路会趋于一致,联邦电信的服务器被入侵,这种事,并不很常见,从接口访问记录里,说不定就能捕捉到其他“同类”留下的痕迹。

    当然,风险也随之而来:

    既然他能想到这一步,其他的“同类”,早晚也会采取同样的步骤。

    思维一旦进行到这里,方然就有些后悔,虽然近两年来,自己的网络入侵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截,但要评估期安全性,会不会被其他深谋远虑的“同类”抓到线索,这种事就难说的很。

    于是他很快切断了连接,消除痕迹,一边暗自打定了主意,不管通过这次窥探,有没有得到线索,都不能再进行第二次。

    下载的服务器数据,经过分析,方然发现该留言电话的申请地址在宾夕法尼亚。

    具体的地址,无关紧要,方然并不认为一个志在永生的家伙,会蠢到用自己的真实地址申请留言服务。

    他更感兴趣的,是“匿名者”的留言内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