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自动(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他是从一天天的架构和代码劳动中发觉,自己正打交道的这系统,具有高度自主化的软件开发能力,国际商用公司的核心软件库正在被AIASG蚕食,而应用软件,接口与WEB这些“边缘性”的软件项目,工程师和程序员们则被要求逐步迁移到AIASG的接口规范上。

    接口的变化,设计架构的调整,这种事在IT领域司空见惯,一点也不稀奇。

    让方然心生警惕的是,这一次,所谓的“自动化软件工程”,似乎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至少在运行时,没有任何实时的人类劳动内嵌其中。

    说白了,用一句令他汗毛直竖的大白话来叙述,就是说:

    这软件的功能,就是开发软件。

    “软件能否开发软件”,放在若干年前,计算机领域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纯粹的幻想,而非现实,至于以严谨著称的数学界,则受困于图灵机的停机问题,而始终无法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人的观念里,软件,程序代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倘若有什么样的系统,软件,居然能自行完成“程序设计”这一原本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工作,那么,岂不就等价于这系统具有了人的智慧,具备了相当程度的AI能力;

    但时至今日,在“与人比拟的人工智能”方向,并无任何机构取得过如此之大的进展,很多人据此认为,软件工程领域将是人类智慧的最后阵地,最起码,在即将到来的AI浪潮中,也将会是最后才被AI所取代,甚至永远不会被取代的领域。

    时光回到若干年前,方然的观点,也差不多就是如此。

    人工智能的大潮无法阻挡,展望未来,什么样的岗位,工作,不会被来势汹汹的AI所取代,将劳动者杀出局呢;

    答案是“智慧”,越是需要人类发挥其智慧的岗位,地位越坚若磐石,方然原本一直认同这样的判断,但后来,人类的顶尖棋手惨败于AI,就让他意识到,这判断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内在矛盾。

    智慧,至少是杰出的智慧,似乎是很难被AI所取代。

    但所谓“取代”,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让计算机、人工智能去从事和人类一样的工作,百分之百模仿人的行为吗。

    如果按这种定义,那么,当今时代的AI显然还未能做到。

    不论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管理架构,还是在研发部门,计算机仍然只是人的仆从,是为人类服务的运算机器;这些计算机,不论算力比人强大多少倍,也只是按指令干活,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

    直到不久以前,信息科学领域的主流看法,仍然不认为AI能完全取代人。

    或者,按业界的模糊定义,AI可被区分为“弱人工智能”与“强人工智能”:前者泛指任何有逻辑计算能力的设备或系统,后者则……莫衷一是,有些研究者认为,具有自我意识的AI才能算强人工智能,有些研究者则认为,在智能程度上可以与人相比拟、甚至超越人类智慧的AI,才有资格被称为强人工智能。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