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铲除(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区区伯克利大学生命科学部,用于基础研究的无菌实验室,总面积不过一百二十平方米,等级也只是III级,运行规则和配套处理设施却很庞大,即便如此,调取实验室中央计算机的监控日志,最近一年内的运行时警告也多达十七次。

    虽然说,运行时警告未必会造成泄露,倘若III级实验室的安全性如此不堪,联邦环境安全机构也根本不会批准将其设立在人员密集的伯克利。

    但如果改变测算条件,将防范有害物质泄露的BSL791安全标准替换为防范有害物质侵入的BSL729N标准,十七次运行时警告,就会导致至少三次密闭失败的严重事故。

    简单归纳结论,在充斥微生物的盖亚表面,即便专门设计、运行的生化实验室,都无法长时间安全稳定的隔绝一切外在威胁。

    更不用说即便清除了体内所有的微生物,一个追寻永生的人,也没办法在实验室内蜗居:

    那样什么也做不了,完全就是在等死。

    理性分析,确证了密闭无菌环境的不稳定性,方然就进退维谷。

    体内的微生物,原则上,随时有造成严重疾患、甚至死亡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无限长的时间线,概率趋近于1.0;

    无菌空间,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随时间的推移,密闭失败的概率亦趋近于1.0。

    一旦考量到这种程度,方然就明白,在永生不死的无尽征途上,困难,又多出了一个:

    解决之策,显然并非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空间,而是要从盖亚整体考虑,在条件一旦成熟时,就动用全部资源发动对微生物的彻底清剿,借助盖亚之外的宇宙空间,将其改造成规模空前的、独一无二的永久性避难所;

    在这样的避难所里,微生物,将彻底成为一个历史词汇,从环境中彻底消失。

    铲除微生物,将整个盖亚变成“那个人”的无菌舱,想法乍一出现,就让方然内心震撼。

    他委实没有想过,追寻永生,这多少年前笃定的信念,原本天真幼稚认为是仅仅关乎自己一个人的选择,竟不仅要牺牲所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同类,甚至会推而广之,籍彻底铲除威胁的动机而牺牲掉盖亚生物圈的全部。

    一旦要对微生物动手,最保险的策略,就是灭绝盖亚的一切生命。

    生命,在盖亚表面,原则上分为两类,微生物,和微生物的潜在宿主,人则不言自明的属于第二类。

    要彻底铲除第一类生命,或迟或早,总得殃及第二类生命;

    然后盖亚就会变成死寂的世界。

    永生,放置于天平之上,另一端赫然是整个盖亚生物圈,代价让方然为之惊讶。

    脑海中摹想生命绝迹的盖亚,行星表面死气沉沉,除智能机器与它们建造的结构之外,再无一物,年轻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久远的那一幕:

    四十亿年前的盖亚,一座生命杳无踪迹,暗红岩浆在大地流淌,天空中闪电嘶鸣的炼狱……

    这就是盖亚的未来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