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探索(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前追溯,比例越高,这群体中的大多数看似无意探寻未知,反而满意于每天、每年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但这只是一种表象。

    严格意义上的单调重复生活,一旦身陷其中,绝对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所能忍受。

    就方然而言,看过的若干篇科幻作品里,都出现过“一段经历无限重复”的可怕描写,其中周而复始、甚至无限重演的生活经历,不论具体内容如何,都会让文中角色、同时也让读者毛骨悚然。

    现实中,家境优裕、纸醉金迷的富家子弟,与身居贫民窟、毫无脱身希望的联邦底层,自戕率一样的居高不下,就是间接的证据:

    单调乏味、毫无未知的活着,人会如此畏惧,甚至会超过了畏惧死亡。

    正是人的这一行为,与盖亚的其他任何物种迥异。

    但凡生命,在盖亚表面的广袤生物圈内,每一天、每一季、每一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单调乏味的重复,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经历,正是大千世界里诸多物种的生活日常,但要说某些物种竟会因此而自戕,显然是天方夜谭。

    某些物种的幼体,在成长过程中也有探寻未知、认识环境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只是演化适应的一种体现,本质上仍然是有利于“继续活着”的行为特质。

    只有人类,凭借智力优势而稳居食物链顶端的智慧物种,摆脱了无时无刻的死亡威胁,才有资格、有条件思考除“继续活着”以外的生命意义。

    从这种角度考虑,面对生与死,人的思维过程,也和其他任何物种大相径庭。

    社会意义上的人,对死亡,心怀畏惧,其中固然有一些本能的成分,却往往并非主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出于对“探寻未知”的力有不逮;藉由过往的人生经历,他、或者她知道,一旦死亡降临,意识活动清零,就意味着无从得知自那以后所发生的一切,探寻未知的过程就此终结。

    死亡之后,盖亚仍然存在,宇宙仍然存在,但其中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再与意识清零的个体有任何联系。

    伴随死亡降临,这种对未知的无力感,对人而言,才是死亡恐惧的根源。

    思考到这种程度,方然内心的疑惑,便浮出水面:

    追寻永生,按他的推测,是一条终结人类文明、终结盖亚生命的不归路。

    而按天文观测的结论,仅存“那个人”的盖亚,将与宇宙中亿万文明拥有一样的结局,无法越过彼此之间的遥远距离,甚至,无法被彼此所发现。

    不论是否能永生,单凭“那个人”的力量,无法越过文明之间的遥远距离;

    或曰,未知的边界。

    换句话讲,追寻永生,对志在永不下车的“那个人”来讲,事实上就相当于这样的一个选择:

    为了逃避死亡的恐怖,而选择了注定会灭绝盖亚生命的残酷道路,继而,也就等同于选择了“探寻未知的终结”:

    相比于死亡,这,分明就是一种更大的恐怖。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