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进展(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生阶段的例行公事,和攫取马克的两份兼职,眼前最紧迫的,是身份的隐匿。

    最近几个月来,持续运转的“自动化搜索分析”软件:,一直在搜索“匿名者”的线索,沉浸在思索中的方然,都没怎么关注,直到他在暑假前拨出时间,全面核查asa的调查报告,才基本把握了人工智能几个月来的工作进展。

    搜索工作的进展,第一点,是“匿名者”其人的确真实存在。

    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方然在初始化时,特意加入了这样一条运行目标,虽然他并不认为“匿名者”只是某个追寻永生的家伙在使障眼法,但小心总是没错。

    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是对“匿名者”在网络上的线索汇总,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设计、运行asa系统之初,方然的想法,是利用人工智能的独特思路,更高效、更安全的搜索“匿名者”的身份信息;至于这样做是否奏效,如果奏效、接下来又要采取什么行动,并没有一个很成熟的计划。

    但是在asa运行逾半年后,他发现,追踪“匿名者”的难度超乎想象。

    藏匿于伯克利大学物理系的大型机平台,几个月以来,一直挂在后台的运作的很隐蔽,为避免暴露行踪,对计算资源的挪用也很节制。

    即便如此,工作量还是超乎想象之大,方然粗略估计,这一系统扫描过的互联网络节点,已经超过盖亚互联网络网络节点总数的1.5%,考虑到只是出于个人动机而开发、上线的扫描器,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至于说,这些记录在日志里的数据,所代表的节点,asa究竟是怎样突破算力、带宽和存储空间的限制,方然一时间还搞不清楚。

    但结论却是很清楚的,“匿名者”的身份,仍悬而未决。

    动用人工智能,偷取算力,追随着同样在寻找“匿名者”的若干同类,半年的工作却给出这样一个结果,一开始,方然几乎以为程序出了什么错,毕竟看扫描出的数据,简直浩如烟海,如此努力居然也没能揪出此人,难道这“匿名者”是幽灵不成。

    还是说,自己一开始的判断大错特错,此人的黑客能力,深不可测。

    这世界上竟会有it能力远超自己的人吗,想到这儿,方然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毕竟他非常清楚,在争夺永不下车之票的过程中,it能力是何等关键。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倘若志在永生,为何要到处留言、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呢;

    要说没有动机,这不可能,那么这动机究竟会是……

    抱着疑问,观察提交的第三点工作进展,方然陷入了沉思。

    第三项工作进展,出乎意料,是他一开始没有想到过、由人工智能自主进行,大致来讲,asa尝试对可疑节点的被删除数据进行定位、提取和恢复,发现大量碎片之间存在联系;

    进而,藉由连续不断的搜索、分析,逐渐拼凑出了一份尚不完整的加密讯息。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