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章 改造(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辑证明,在数学、哲学领域,或许还可以尝试一下。

    但是在以物理学为基石的实践科学领域,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譬如刚才的命题,要证实,怎样才能办到呢,必须从理论上否决一切“赋予碳基生命永生不灭构造”的可能性,为此,仅仅论证人类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技术,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原则上论证未来的一切科学成就,也无法赋予碳基生命任何永生不灭的构造,才算证毕。

    然而什么是“未来的科学技术”,倘若今天便能一眼看穿,那还是未来吗。

    想到这里,方然的思路已十分明晰,他不假思索的断定“证实这命题是不可能的”,继而更迅速的联想到,对这个至关重要的命题,人类,岂但是无法将其证实,事实上,也根本没办法将其证伪。

    提供一个碳基生命的永生不灭构造,就能断定“碳基生命无法永生”是伪命题吗;

    不能,什么是“永生”,定义上必须延伸到无限远的未来,暂时的存活,哪怕观察的时间再长,距离严格意义上的永生,仍然有无限远。

    碳基生命(原则上)能否永生,纯粹的思考,逻辑的分析,都无法给出答案。

    之前一段时间,方然并未全身心投入生命科学领域,但凭借对这一领域前沿成就的跟踪,理解,他也不难看到,时至今日,表面上发展迅速的生命科学领域,对从零开始构造生命,都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

    至于“永生不灭的生命”,不用说实践,甚至在理论上都没一点着落。

    人类现有的能力,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展望未来,方然并不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时间里,包括“人类长寿”有限公司在内的研究机构、行业巨头,能真正制造出永生不灭的生命形态。

    永生不灭,放宽到细胞层面,倒可能会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可一想到永续分裂、毫无廉耻的坎瑟细胞,就会明白,细胞层面的永生不灭,根本就不稀奇,而是一种生命早已实现的丑陋过程。

    从永生的细胞,到永生的宏观生命,这两者的距离有多远呢;

    与从坎瑟细胞、到永生的宏观生命一样遥远。

    宏观生命的永生,从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能力出发,距离竟如此遥远,在西历1478年初春想到了这一层面的方然,就未免有些情绪低落。

    这种情绪低落,并不完全是因为永生对碳基生命的遥不可及。

    而是许多天来的思考,在提醒他,横亘在脚下与永生之间的鸿沟,比想象中更宽阔,更深邃。

    数量,也比想象中更多。

    从细胞层面到宏观生命的永生,天堑,固然极其宽广,简直一眼望不到对岸。

    但凭借思考和直觉,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却分明能感受到,就在这极难逾越的鸿沟之后,还横亘着又一道更宽、更深,也更令人绝望的黑暗深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