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猎蜂(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第三代的决策ai化,系统的自主决策能力越来越强。

    自主武器,ai化作战平台,这些新事物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放任其独立判断、独自行动,是十分危险的,必须由网络核心来指挥与掌控。

    只不过与民用网络的光纤、同轴电缆与双绞线不同,战场上可没有稳妥的有线信道可用,作战平台之间的连接,以至作战平台与指挥中心的星型拓扑架构,必须借助电磁波或激光,从而就有工作不稳或者被干扰的可能。

    早期的自动化战斗机械,基本上都采用“远程遥控”的设计思路,武器仍然由人来操控,可靠性比较差。

    一旦网络连接中断,收不到指令,作战平台就形同废铁。

    正因如此,在联邦军方的测试流程中,对早期无人化、智能化作战平台的评价一直不高,充其量只能作为有生作战力量的补充,或者参与极端厌恶伤亡的海外作战、特种作战行动,而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担当大任。

    但在到今天,“国际商用机器”为军方提供的装备,运作态势就大不一样。

    公开媒体并未报道,事实上,方然在夏洛特研发中心的数据库里,也没有找到公开的讯息,他借助黑客手段才得到一些消息,就在过去的西历1478年,联邦军方的第一支无人化、ai化作战部队已经组建,现在,也许就在某绝密军事基地展开测试。

    人工智能作战部队,与以往仅仅采用一定ai、自动化技术的传统作战平台相比,在武器装备和平台方面并无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其ai内核的处理能力更强,能够支持复杂战场态势的判断,并根据预设目标,自动展开一系列的作战行动。

    战斗,在人类的思维中,是错综复杂的暴力冲突,甚至可以称为一门艺术。

    而人工智能控制的作战平台,具体的讲,展现在年轻人面前的多足武装机器人,在强大ai的支持下,居然能彼此协同,以实现简练的作战目标、而非细化指令的方式展开行动,像训练有素的人类士兵那样打仗,就让他十分讶异。

    不知不觉,人工智能的发展,居然已经进化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吗。

    从战术目标,到眼下应该采取的行动,其中的判断、推演之复杂,原本并没有人认为计算机能代替人类做到这一切。

    但是就战争的本质利益冲突而言,以fscim体系高度概括的战争过程,从战略到战术层面的解析,却又十分精准,令方然深刻的意识到,计算机眼中的战争,其实远比人类想象的更简单,更直白,ai应付起来的难度,也会比人想象的更低。

    “军人唯一的目标,就是胜利”,如此简单的逻辑,又怎会难住当今时代的ai呢。

    人工智能作战部队的实力,中心数据库内的资料,十分有限,但方然顺藤摸瓜、借助ibm研发职员的身份,从位于内华达的联邦军方网络节点上下载到一些资料。

    包括测试视频、报告和项目预算书,所有这一切,他都仔细的详加解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