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条目(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混沌”等诸多平行条目。

    通过这些条目,原则上,在现有科学技术范畴内,可以界定、描述并分析盖亚的一切大小现状与地质活动。

    定义看起来很高端,但很显然,如果没有大量平行条目、上一级条目的支撑,单独拿出“盖亚”的fscim定义条目,作用就很有限,充其量只能作为“盖亚百科全书”或者地图集来使用,而无法进行动态分析,也无法对任何下一级条目提供支撑。

    数据库里的数据,再怎样庞大,也是“死”的,只能反映(单一时间线的)历史与凝固的现状,而无法预测未来。

    一旦“盖亚”的条目完备,原则上,人类离某些此前不可能的成就,就会更近一步。

    譬如预测地震,迄今为止,学术界的公认观点,是“不可能将地震预测的精确度,提高到极其粗糙的极限之上”,这一表述固然是严谨、客观的,但也的确反映出,人类文明对赖以栖居的唯一家园:盖亚,认识尚浅,还无法预测行星级别的地质活动。

    要精确预测地震,研究的进展,当然是一个必要的条件,“盖亚”的fscim定义则可以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在fscim体系内,“只有人能解决的问题,计算机才有可能解决”这句话,仍然成立。

    区别则在于,一旦人类在某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并顺利的将成果fscim化,则可以立即将其接入符合fscim标准的庞大而精妙体系,不仅能迅速借助信息技术的东风,将研究成果实用化,还可以畅通无阻的实现学科交叉,几乎无需人的参与,就能“自然而然”的得出大量横向拓展成果。

    遥望或许并不十分久远的未来,那时的科学研究,将一心专注于真正的创新、创造。

    现有科学技术体系里的大部分工作,那些并无任何实质创新,仅仅是将人类已有知识排列组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所谓“科研”,被fscim加持的计算机所取代。

    宏伟壮丽的大厦,高耸入云,站在地面上的年轻人抬头仰望,即便目不能及,也可以凭想象去描摹那一切。

    而隐忧却是,这高不见顶的大厦,人类还剩下多少时间去建造。

    fscim的工程量,究竟会有多大呢。

    不仅方然一时说不上来,即便在ffir-it,“联邦标准信息测度码”小组的资深人士,也很难给出答案。

    早在西历1460年代末,那时的前瞻性研究小组,赫伯特*西蒙等专家都曾参与fscim的预研,“用标准测度码一统客观世界”的宏伟(疯狂)构想,就是在那时正式提出,从早期的ipl、“信息处理语言”和不成熟的构想,逐渐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共识。

    如此宏大的构想,一开始,专家们想知道工作的规模。

    分析的流程长达数年,汇总了海量资料与数据,研究小组给出了初步的估计: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具体的讲,自有可考证的一切记录、文物等凭据以来,到西历1471年为止,需要测度的条目总数在17,800,000,一千七百八十万左右。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