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活动(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域的前景,有时候是一望可知。

    大批业界精英、人才云集杰克逊维尔,通过各种活动和交流,展示出的联邦信息技术产业现状,并不出乎方然的意料,从“全产机”到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如火如荼,似乎根本没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与之相比,量子力学这样的基础领域,还在继续裹足不前。

    量子领域的研究,最近若干年,应用层面的成果一点也不少,事实上早在十年前,联邦就成功进行过量子通信实验,继而实现“理论上无法被破解”的量子加密通信系统,诸如此类的现实成果,方然多少总有些了解。

    但同样是量子理论的应用,在新一代计算机上,就没有多少进展。

    “量子计算机”,名字听起来就很晦涩,其实终归还是进行数值处理的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相比,根本性的区别,在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qbit)表征能力比普通比特(bit)强得多,运行模式不再是一条线般的逻辑推演,而是基于量子纠缠效应的并行处理。

    在这方面认识有限,方然没有投身这一领域的打算,相反,他只对研究成果感兴趣。

    今日的学术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是热点,但迄今为止的所有验证机型,不论早期d-ave公司的“猎户座”,联邦安全局的“硬破解”项目,还是ibm自己研发的量子计算验证机,所有这些系统的功能都还很简陋,除原理性的验证外,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计算,因此也毫无实用价值。

    究其原因,业界公认的难点,是“量子纠缠”的保持条件太苛刻。

    即使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微小的扰动,都可能打破纠缠态,继而让量子计算机停摆。

    即便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实用化的量子计算机,在诸如破解aes加密的领域内,总的费效比,也几乎无法超越现有的电子计算机。

    对自己而言,“量子计算遥遥无期”,有这一判断也就够了。

    基础研究乏善可陈,另一方面,ffri-it年会的应用类研发报告,倒是遍地开花。

    以ibm基础研发组成员身份参与,方然向年会组织机构提交的报告书,就切合其中的一个关键领域。

    按“国际商用机器”研发部门的展望,在“自产机”基础上,有必要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体系的变革,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人类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积累,设计并制造出历史上第一台“全自动工业母机”。

    这个概念,普通民众想必很陌生,方然却熟悉的很。

    在夏洛特研发中心,“自产机”这种东西,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产物,但这种产品,仍然需要大量it开发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才能以更接近传统工业流程、而非现代化无人流水线的方式被制造出来。

    ibm的计划,和联邦产业巨头们的想法一样,都期望这制造“自产机”的过程,也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能自主制造若干类“自产机”的东西,方然的叫法,就是“全产机”。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