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驱逐(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他们知道,横亘在自己所在之群体与自由王国之间,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高墙,正在从内部迸发一道道裂痕,执掌劳动者所创造之暴力机器的有产者们,终将丧失对体系的控制权,如同被逐出宿主的寄生虫般绝望挣扎。

    继而,在冰冷的绝望中,结束毫无意义的可耻一生。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不可逆转,红桃皇后般的人类世界里,拒绝自动化、智能化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被消灭。

    控制权的争夺,结局,也一样的无可更迭。

    任凭有产者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一切残忍而无耻的手段威逼胁迫,将不幸曝光的劳动者投入监牢,甚至秘密杀害,也只能收获表面的平静,和虚假的和平。

    而他们所幻想的,拥有百分之百忠诚度与可靠性的中央控制机,只需id与秘钥就能执掌联邦、决定广袤大地每一个角落将要发生什么事的“神祗之杖”,则注定只能是一场无法具现的幻梦。

    身在ffri-it,以联邦政府雇员的身份,为顶层效劳,托马斯*安生的一切活动也盖莫如是。

    1485年春夏之交,在几个月的紧张筹备之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正式向ffri-it提交了数据总量超过1tbyes的项目计划书,接下来,则由委员会花费约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对各大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

    这种审查,理论上的目标,是一切为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

    “全产机”的控制权,究竟属于谁,既然由联邦的产业巨头们分片包干、协同运作,似乎就很容易回答。

    然而考虑到当局的背后金主,事实的归属,就一下子变得十分复杂。

    站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立场,上面很早就吩咐托马斯*安生,认真研究当局授权ffri-it发布的技术说明,具体而言,要搞清楚“全产机”体系的次级节点,究竟要将接口与功能模块文档开放的什么程度,才能符合联邦政府的标准。

    然后,遍布联邦乃至世界各地的ibm研发机构,再在这一标准之上做文章。

    联邦政府与产业巨头的博弈,落实到技术层面,又会再掺入it工作者们的自身意愿与抉择。

    如此杂糅的项目计划书,大量的技术细节,托马斯所率小组根本没办法逐一掌控,而只能通过体系的逻辑架构,排查主要路径上的重要模块,并将主要精力放在s.c.s、安全与控制系统上,保证整个体系的可控性。

    直白的讲,按公司上层的意思,一整套apos次级节点的运作,都要在公司所指定控制人的掌握之中。

    这种要求,原则上,利用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成果,是很容易满足的。

    从密码学到网络安全的若干学科领域,在计算机、网络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和丰富经验,至于应用,在庞大的联邦互联网中,近十年来的重大安全事件数也一直在下降。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