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不见(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极强、独立性极高的任务时,不会盲目服从,而只会遵从内心深处的利益之诉求。

    在出于无奈、将一切下级节点视为黑盒的做法面前,要彻底调查这些线索,就得大动干戈,亲自前往才行。

    只待在夏洛特研发中心看屏幕、敲键盘,一般是不成的。

    且不论现场调查的风险,退一步讲,就算在研发中心远程调阅、分析材料,将一切不轨行为绳之以法,又有什么好处:

    好让顶层、有产者们更好的掌控全产机,早一天将绝大多数劳动者杀出局吗。

    只要想到这前景,但凡稍有头脑的it工作者,都会明白,在全产机取代绝大多数劳动者的过程中,自己不会有获益,反而很可能遭遇重大的危机。

    那么该怎样做,不就是太明显了吗。

    测试,核查,与之相关的一切工作,出于专业领域的特性,都无法用血汗工厂里司空见惯的计件法来给付报酬,换句话讲,到底在所负责的项目中找出多少bug和危险因素,并不(怎么)决定工作者的收入。

    既然如此,面对眼前的线索,就更没必要去穷追不舍。

    默契,并非基于信任、或者彼此制衡,而是出于每一个参与者对自身利益的权衡,信息时代的新*奴隶制,就在这基石的缓慢侵蚀中,逐渐摇摇欲坠,搭建再大、再高的“全产机”之类脚手架,也无法让顶层逃过这一劫。

    离顶层还远,自己更无意往上爬,这一切和方然追寻的目标很远,他也不太在乎。

    但是……

    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即便身为托马斯*安生,可以视若无睹,稍微思考前因后果,却不由得让三十二岁的年轻人焦虑丛生。

    “全产机”,在一开始的宏伟规划里,是高度集成、联系紧密的庞大生产体系。

    但是在眼前的现实,仅仅“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投标的apos次级节点,就隐含着大量it中人出于自身利益而留下的痕迹,这些埋伏,固然会架空有产者寄望的核心控制权,使其成为一纸空谈,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计划十分不利。

    支离破碎,每层的模块、节点与单元,都是彼此防备的黑盒,这样的一整套体系,在席卷联邦、乃至世界的剧变来袭时,真的能被“那个人”所完全掌控吗。

    还是会像旧时代的割据那样,一旦天下大乱,强者拥兵自起;

    潜伏在体系中的反抗者,野心家,会否将apos体系割裂为大量彼此排斥、各为其主的碎片。

    大量it工作者的行动,即便根本目标是一致的,相互之间,却极其缺乏沟通与协调,总体上就是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

    这样的后果,则是成果的碎片化、零散化,有朝一日发难之时,必定能打碎有产者们掌控“全产机”、进而掌控盖亚的美梦,却没办法针锋相对的,让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去掌控“全产机”的控制权。

    在这种态势下,“那个人”,会不会压根就不会出现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