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全局(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所有这些数据,历经多年的整理、转换工作,其中一部分已符合fscim标准。

    至于尚未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假以时日,预计到全产机进度超过90%、可以宣布竣工时,也将完全被导入核心数据库中。

    将一个文明有史以来的全部成果,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数据都导入智能化体系,这样做的工作量,看起来是空前巨大而不切实际,一开始,ffri专家组也有类似的顾虑,这种顾虑在实践中才渐渐消除。

    一言以蔽之,人类文明长期积累的文明成果,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实践,称为“科学技术”,一类则是人的主观创造,在生产实践中至多只能充当媒介、而没有直接的作用,称为“文化艺术”。

    要将所有这一切数据、资料,纳入fscim体系,显然第一类成果才是关键。

    至于第二类成果,并不是多余,而是诸如“书写杆状物:笔”到“小腿细长:高挑美感”的所有这一切概念,都是人类思维的具象,在生产实践中,任意将其用等价概念代换,都不会造成任何(客观上的)影响。

    譬如说,在fscim体系中,将“书写杆状物”条目的值,从“pen”修改为“3m-177k5(e)”,标准信息测度码体系仍然可用,而不会有任何功能上的改变。

    说白了,人文领域的一切概念、定义、描摹与具象,终究也只对人、人的意识,才有意义。

    一旦明确了这点,fscim体系对全产机的支持,工作量就比专家组一开始预计的要少得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完成,是很有把握的。

    但现在盖亚大战迫在眉睫,联邦对列强宣战,一切就都充满了未知数。

    fscim体系中,关于自然科学的那部分,在方然的职责之内,具体的讲,身在ffri-it的托马斯*安生主要参与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规范、标准与数据资料审定,这份工作直到托马斯来到nep_871后也未曾中断。

    原因,说起来挺讽刺,一方面普通劳动者纷纷失业,it领域的民工类岗位也不能幸免,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巨头们聚敛人才,供职于联邦政府的资深人士却相对匮乏。

    it领域的从业者,数量,时至今日仍有逾百万之众,但这样庞大的人才群体中,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超卓能力,可以在“全产机”体系中担当大任、或者在研究所里从事创新性工作的,却只是这金字塔尖的一小部分。

    这些顶尖人才,数量,粗略估计在上万人左右,分散到规模空前庞大的产业体系里,就连ibm这样的业界巨头也只雇佣到几百名。

    联邦政府的ffri,出于薪资、地位与工作性质的权衡,能网罗到的人才会更少。

    人才,倘若替换为“人”,在今天的联邦是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不考虑数量众多的贫苦民众,原先供职于it领域的庞大劳动者群体,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

    但由于安全、保密与技术壁垒等因素,也还是远水不解近渴。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