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拦截(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在当今时代的威慑力已不复以往。

    核武器不再有超强的震慑力,会意味着什么,一方面,联邦与其他列强的导弹防御系统、战争掩蔽所等手段,让自己在核战争中的生存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提升,让交战双方在考虑是否使用核武器时,掣肘更少,战争升级为核战争的概率则随之而出现几何级数的提升。

    不仅是从技术上,今天的联邦,有能力直面成百上千枚弹道导弹的突袭,在社会结构上,遍布联邦大地的数百座大小城市,也随着生产体系的迁移,而被资本抛弃。

    恍若钢筋水泥的坟墓,这样的城市,哪怕蜗居再多民众,在战争决策者眼中也不再有核打击的价值。

    取而代之的目标,诸如水坝,矿山,工业基地,军队集结地等,防御力又今非昔比。

    今天的联邦,凭借导弹拦截手段的进步,和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惊人产能,在不到十年时间里部署了一张绵密的导弹防御网,广袤国土上的绝大多数重要目标,周围都部署有激光拦截器、大气层外拦截弹发射器等装置。

    这些装置,具有在中、末段反制弹道导弹,或者直接拦截弹头的能力,且火力密集,在这一体系面前,弹道导弹的突防概率急剧下降。

    面对这一局面,自然,从西大陆列强到罗斯的潜在对手,也不会无动于衷,而是纷纷部署自己的导弹拦截系统,一边继续改进核弹头的运载平台,一方面增加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另一方面则与联邦相似,尝试在太空中部署轨道轰炸系统。

    凭借现有的科学技术,人类,如今已有能力在低轨道范围内的太空中,展开军备竞赛。

    大战伊始,双方在盖亚表面扭作一团,太平洋上战火连天,中大陆的尤洛浦与罗斯也陆续参战,相比之下,高悬天际的轨道轰炸系统,由于其装载核弹头的极度敏感特性,暂时还没有被直接攻击。

    袭击敌对一方的战略核武器平台,就等于发动核战争,在这一点上,联邦等列强还是有相当的共识。

    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演进,双方互掷核弹的那一天,迟早会降临。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方然,并非钻研过战争相关的技术与理论,而纯粹是出于对“联邦”这头巨兽的观察和分析。

    他知道,虽然自己置身于此的这一国度,时至今日,仍然顶着“联邦”的名号,其实质却早已和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迥异,在分析、推断问题时,便绝对不能再用以往的过时印象,来揣测其当下的行为。

    一言以蔽之,今日之联邦,在核武器的威胁面前,生存力简直就强的超乎想象。

    这种所谓“生存力”,与若干年前的判断依据无关,并不是说在西大陆列强、或者罗斯的成百上千枚核弹头面前,倚仗拦截技术的联邦竟能尽数化解、毫发无伤,这一点在概率上就无法成立。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