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九章 夸大(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联邦大地上的成百上千类似城镇,都充分考虑到战略武器的打击,主体结构基本都设置在地下,不仅如此,建筑主体也完全按防御核打击的标准来规划。

    具体到自己栖身的地下建筑,单看-30~40米的数字,对防御核爆炸而言是很悬的。

    一般的立体建筑,不论钢混、还是钢筋混凝土构造,在核爆冲击波面前都十分脆弱,远离爆心几百米或许可以幸存,直接命中则百分百会破裂、坍塌,变成一大片废墟。

    相应的,天堂镇主体建筑群的设计,则在0到-30米的区间内设置缓冲层。

    通过若干层吸能结构的溃缩,防御一切常规武器与小当量核武器的直接命中,或者大当量核弹的抵近爆轰。

    至于大当量核弹的直接命中,显而易见,几十米厚的缓冲层并无济于事,方然暂时栖身于此的前提,是联邦当局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能即使发出警讯,让自己有时间离开危险的地下浅层,遁入nep_871的深层结构。

    按设计规划,nep_871的核心建筑群,包括能源动力、核心计算机、管理与支持系统在内的几个模块,都被安置在地下更深处。

    一旦遭遇极端情形,譬如核打击,可想而知nep大区、乃至整个联邦的“全产机”体系也将受创,这时位于nep_871的应急处置系统就可能发挥作用,将受损生产单元、节点暂时屏蔽,以免波及apos全网。

    这一过程中,应急处置系统与“看门狗”的控制,将切换到集中掩蔽所。

    不论集中掩蔽所,还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核心模块,具体的坐标,并未记载于ibm公司的档案服务器内,甚至没有留存任何非绝密的原始材料和施工记录。

    看起来,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高层还是很防备。

    这种防备措施,对托马斯*安生而言,则形同虚设。

    天堂镇的地下究竟是怎样的,用不着亲自探险,借职务之便,挂载于nep大区的“看门狗”系统也要照看本地,方然在入驻天堂镇后不久,就渗透进nep_871的运行维护系统,借助检修机器人、监控系统来探查小镇深处。

    再怎样隐秘的系统,设计、建造时,可以不为外界所知,却无法长时间脱离监控与维护。

    在这方面,早年间与罗伯特*布朗教授从事“末日避难所”的生意,经验颇丰,方然轻车熟路的找寻到系统的若干对外连接点,进而,逐渐窥看地下世界的一隅,拼凑起天堂镇地下深处的整体构造。

    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掌握栖身之地的全貌,方然还逐渐补齐了一些建筑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

    而且他还发现,nep_871这样的小镇,单看地下部分,其实和“末日避难所”很相似。

    不论避难所,还是天堂镇的地下世界,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而设计、配置,目标也大同小异,无非都是让系统在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依然能长期运转。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