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人文(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如何保存文明的印迹,加入fscim体系,是一个现成的选择。

    不过这种工作,正如科技研发那样,迄今为止的计算机、ai都做不到,只能由人去完成。

    人文艺术方面的研究,待到用时,概略查阅asa给出的汇总报告,方然才意识到这一领域是怎样的荒废已久,人才,又是多么的难寻。

    不说盖亚大战之前,单从1489年8月19日之后,联邦不复存在,豢养奴仆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纷纷毙命,为其提供服务的奴仆们也被抛弃,继而如水中的浮萍,在遍布惊涛骇浪的联邦大地上挣扎求生。

    这些人文艺术领域的劳动者,在长期的被豢养中,失去了一切谋生技能、甚至艰难求生的勇气,几乎没办法熬过形势空前恶劣的核战后时代。

    待一切尘埃落定、阿达民着手恢复秩序时,nep大区的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已经极其稀少。

    asa的统计数据,截至西历1491年1月1日,遍布东北太平洋大区的上千定居点内,一千万出头的贫民群体中,具有人文艺术及相关领域从业经验、或有材料佐证的人才,一共只有数千人。

    不仅如此,这些声称具有专业素养的申报者,能力究竟如何,ai也无法准确判断。

    以方然的揣测,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滥竽充数之辈。

    除此之外,出于种种顾虑、考虑,上千万贫民中应该也有一些人文领域的人才,没有主动申报。

    那么还要设法将他们发掘出来。

    一想到要应付这么多事,本身已日理万机,方然就难免烦躁。

    但,现在不应付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的印迹终将渐行渐远,损失却是无法估量。

    权衡之后,方然先拟定命令,面向治下的一千余万贫民发布征集书,“出于保护、延续文明的需要,以优厚条件,征集文化、艺术、历史、社会等各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切相关资料”。

    另一方面,对若干定居点提交的,所谓“民众代表与阿达民见面商谈”的要求,则干脆利索的拒绝,并以《定居点行为规范》作为回应。

    商谈,不论形式、议题如何,终归都是没有必要。

    正如农场主不会与一群羊坐下来,探讨农场的管理,阿达民也无须在乎治下民众的感受。

    恰恰相反,作为nep大区的管理员,自己倒有必要为定居点里的民众,制定规范,代替曾经的联邦法条、道德等一切准则,以维持其运转。

    这种事,在全面核战爆发前,或者仅仅是一年以前,方然都没思考过。

    但,不同于艰深晦涩的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领域,尤其是直接涉及社会运行、管理层面的法律、道德与体制,理解起来真的很容易。

    不论曾经的御用专家、学者们如何摇唇鼓舌,凭借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本事,要将这水搅浑。

    在方然眼里,一切文字游戏,也根本就是徒劳。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