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材料(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机,对付区区一万丧尸,简直就是儿戏。

    故,对病原体样本这类资源,方然和治下的研究机构并无迫切需求。

    至于另一方面的需求,涉及到人自身的一系列研究,情况则复杂得多,并非一套简单的志愿者招募体系所能满足。

    聚焦到方然的关注点,“延长寿命”,就更是一个很敏感的方向。

    人类的寿限,迄今为止的研究大抵指向一百二十岁,即便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抵达这理论上的极限,但科学研究的结论就是如此。

    永生,永不下车,是一个无止境的目标,看似与寿限毫无关联。

    但,与好高骛远般的追寻永生相比,眼前更迫切的,是怎样确保自己一直存活下去,只有这样才可能挨到新技术出现的那一天,通过更彻底的人机融合、意识上传等玄而又玄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

    身体,意识的栖居地,在出现划时代的一系列技术之前,自己必须得将其精心维护。

    西历1491年末,即将步入三十九岁人生之旅途,时间流逝,恍若耳边响起的“哐当”声,加剧了方然的紧迫感,让他进一步关注起生命科学领域。

    研讨会上,照例借助名为“阿达民”的仿真人在一旁聆听,也曾修读过生命科学类专业的男人多少有了些把握,从与会者的陈述和讨论中,大概梳理出一条以“延长寿命”为中期目标的科研链条。

    为今之计,要让自己活得更久,态势已经多少和旧时代不一样,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在多少年前的联邦,不论“方然”,还是“托马斯*安生”,都是三亿人中的普通一份子,生活中除病原体的威胁外,还有无处不在的暴力袭击、意外事故等威胁,但现在这一切都已不成问题,也无需再多加考虑。

    身为大区管理员,原则上,五百万平方公里的一切都尽在掌控,既然离群索居、在地下数百米的掩蔽所里生活,就已经避免了很多潜在的风险。

    环视四周,武装机器人与生化仿真人的拱卫之下,住处连一只蚊虫都没有,任何高致病性微生物都极难接近,更不用说地下掩蔽所的设计,目标是为抵御核打击,自身极其坚固,每一处结构都充分考虑到安全性。

    一句话,只要自己不作死,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生活与工作,绝对很安全。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一些威胁,疾病,衰老,并无法被钢筋水泥所阻隔,而依然会在不经意间造访。

    生命科学的研究规划,就针对这一切,尝试找到万全的解决之道。

    在研讨会上,方然向科学家们提出要求,重点突破“非传染病医学”、“抗衰老”、“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工程”等,科研资源也会向这些领域倾斜。

    不管在座者怎么想,对这一份基于自身利益的规划,是疑惑、还是嘲讽,总之一切要为延长寿命而服务,这是方然现下最关注的,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长期发展,所涉及到的其他领域,也会投入资源,但相对而言就菲薄的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