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二章 智力(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创造性的智力工作,越是尖端,就越困难,除刻意削弱的it领域之外,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最前沿,都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研究,自己都完全无法做到、甚至无法理解,而全凭科学家们的奋斗。

    同样是人,仅仅是iq、经验上的一些差距,就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差距。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尚且这样大,更遑论今天的计算机、ai与人类研究者,差距只会更大。

    但是为什么,今天的超级计算机之算力,是如此强大,1zflops级别的超级计算机就快要被制造出来,ai的发展,早已让自动驾驶、实时传译和战术协同成为一桩轻松的任务,为什么科学研究却不可以。

    这种任务,与其他类型的任务相比,究竟哪里不一样。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组合,直到今天,也无法进行创造性的科技研发,方然并不意外。

    早在核战前,他就多次思考过这一问题,继而敏锐的意识到“创造性研究”是一项极其危险的特性,且不说现在的计算机系统,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哪怕有基础,贸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也等于是在自戕。

    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事实上,等同于“自我意识”,两者间并无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但现在,他纠结的并不是这一问题,而是在此基础上退了一步,计算机无法替代人类科学家,这似乎不难理解、也能接受,那么人替代人呢,为什么也不可以。

    一个近乎愚蠢的问题,细细想来,却并非没有价值。

    科学研究,绝非随便抓一个什么人就能进行,尖端科研人才的培养,更加不易,科学的战场上往往没有“数量换质量”,在学科前沿探索中,一大群平庸的研究者组织起来,也无法与一个顶尖人才相抗衡,这是很寻常的现象。

    究其原因,智力,必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智力究竟是什么呢,iq值,只是一个无量纲的百分比数据。

    现实中评价一个人的智力高下,最可靠的办法,还是着落在其完成复杂工作,尤其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上。

    所以可以这样讲,科研能力越强,就说明iq越高、继而说明其智力越高,是吗。

    这会不会是在倒因为果呢。

    西历1493年春,旅居地下世界的方然,一直在断断续续思考这问题,之所以会如此,固然有nep大区秩序恢复、平稳运转的因素,另一方面,他也直觉般的意识到,这问题对自己的长远目标有重大大的意义。

    一位杰出科学家,为何无法为一个普通人所取代,思考这种问题,方然并无不切实际的奢望,指望从治下的一千余万民众之中,随便抓人去搞研究,也没有打算自己投身于科技前沿,包办所有领域的探索研究。

    这种事,站在脚踏实地的立场上,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无需浪费时间。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他只想知道原因,仅此而已。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