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 兵力(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方完全歼灭,管理员被消灭,因此而失去翻盘的可能性。

    因应新时期的战争形势,管理员的策略,基本类似,一方面在前线维持庞大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也着力建设规模更庞大的后备军,采取“热备份”、“冷备份”等不同等级的待命方式,能够在战争爆发时迅速驰援。

    这种战争准备方式,在旧时代,显然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切实际。

    人,不论枕戈待旦、还是解甲归田,只要活着就要吃饭,此外还有其他名目繁多的需求,旧时代的国家,要想维持庞大的后备力量,就要将其中的大量人员供养起来,至少要投入相当可观的资源,才能在一旦需要时有兵可用。

    相比之下,新时代的机器大军,充当后备力量的代价则小得多。

    从武装机器人,到履带式炮车,再到制导弹药与无人战斗机,所有这些装备,在封存待机时都无需花费多大的资源,一旦战况紧急,需要出动这些后备力量,从软件更新到电池更换的流程,也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最至关重要的,是这样一支分明刚刚投入战场、毫无实战经验的军队,其战斗力却借助资料、算法与学习库的共享,而具备身经百战之同类单位的实力。

    机器人主宰战场的时代,后备力量消耗更少、战斗力同样有保障,自然多多益善。

    但,前线毕竟也不能无一兵一卒,边境线的对峙,压力沉重,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做到一线力量与后备力量的平衡,就是非常复杂的决策难题。

    在这方面,算力强大的ai作用也有限,一般还是需要管理员定下基调。

    方然的选择,并无新意,相对来说还有一些保守,他更倾向于在前线屯驻重兵,至少维持与边境线外的武装力量实力相若。

    与一旦开战、如何取胜相比,很显然,他更想办到的还是“如何不战而胜”。

    只有在前线维持足够庞大的武装力量,非但如此,还要让对面看得一清二楚、又无法集火消灭,才能让对手有所忌惮。

    进而,眼前的表面和平态势,才能维持下去。

    前线与后方的比例,这一问题,一开始让方然很有些头痛,但很快他就发现,这问题完全可以“推”给其他大区的管理员,不论对方在边境线另一侧部署多少兵力,自己只需有样学样、也部署那么多,就可以了。

    按这种无脑策略,近几年来,nep大区的武装力量部署,一直做到在各条边境线上的“力量均等”。

    具体的分布比例,视情况不同,两者的比例一般在30%~40%之间。

    这一比例究竟是怎样确定的,即便没有情报,想一想各大区的分布比例也应该差不多,事实上,无非是在将资源用于消耗、还是再生产之间,求得平衡,在维持边境武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作战平台的产能。

    按这一指导思想,西历1494年,方然麾下才会拥有12,500,000的机器大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