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 苦难(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社会每一个角落。

    行走在废弃的城市里,思路,比脚步延伸的更远,方然在回忆过去发生的一切。

    从最初开始,被机器与ai的组合所取代的,是一线劳动者,从建筑工到采矿工的普遍失业,已经在发出警讯,奈何联邦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却置若罔闻,仍然沉浸在暴风雨前的宁静中,将宝贵的现金流任意挥霍。

    在他们自己的立场,马克,并没有挥霍掉,供养子女,长途旅行,乃至于按揭bba,一切都还在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之内;

    唯一的不确定性在于,他们的收入,是否会如恒星东升那样的稳恒。

    一线劳动者,一旦失去了工作,迟早丧失起码的消费力,为这些劳动者提供服务的人员,从厨师、理发师到出租车司机,逐渐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寒意,倘若没有一技之长、迅速跃迁到暂时还有前景的it领域,便只能随之而失去唯一的经济收入。

    越来越多的人失业,生活水准,可想而知会怎样,反馈到经济循环的层面上,最终必然影响到更高阶层,诸如房东、股东、小公司老板的进项。

    当经济一路下滑时,人,仍然活着,仍然有起码的居住需求,却无法再贡献房租。

    同样的,更无法托举股市,或者继续各种买买买,为从网店到婚介的各种服务机构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利润。

    大批民众失去收入,生活无着,而少数有能力消费的it从业者,以及风雨不动的顶层、有产者、统治阶层,则纷纷离开喧闹而危机四伏的城市,将产业与住所一并迁徙到环境宜人且地价低廉的郊外。

    最终,经济崩溃之地的政-府机构,也会抛弃底层,远远离开城市这片是非之地。

    从初,到终,一场it变革主导的天翻地覆,以荒芜废弃作为结局;

    人类,放弃了城市,也将寄托在城市生活,不动产,豪车之上的种种美好生活之幻想,一下子摔得粉碎。

    行走在浩劫后的城市,文明的坟墓里,方然的确感慨良多。

    住宅区,商业街,空旷的大街小巷,杂草丛生的公园,穿过一栋又一栋建筑,推开不曾上锁的房门,商店,酒吧,加油站,幼儿园,似乎还留存着昔日的身影,待到定睛看去,除破败与满地尘土外,却又什么也不曾得见。

    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今天在哪里,是已经长眠在了这一片土地上,还是在定居点内暂度余生。

    回想这一切,他们,又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呢。

    管理员,掂量自己的身份,立场,似乎是与这一切毫无关联,方然很清楚,他既非这一切苦难的承受者,也不是这一切浩劫的制造者。

    自己,看似掌控偌大一个nep,其实也不过是在时代的浪潮里,随波逐流。

    正因如此,虽然身为一介统治者,自己的观点,立场,却与历史上任何统治阶层都无相似之处,反而非常能理解无数民众的处境,对他们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不仅完全理解,甚至能感同身受。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