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一章 凋亡(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伤处的骨质,甚至于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身体尺度的一点点提升,全都是在一系列受控的破坏建设过程中,逐步完成。

    在这其中,有一些破坏与建设的过程,“质量较高”,典型例证就是身体的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发育完毕的成人,身长,从几十厘米一点点增长到一百多厘米,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时刻,会由尺寸更大的骨骼、器官,直接替换掉小一号的旧部件,而是原有部件的逐渐生长,这是很自然的。

    深究这一过程,细节,则极其精妙,令人不能不惊叹。

    坚硬的骨骼,如何一点点生长,长骨内的破骨细胞与表层的成骨细胞,共同完成这一过程,以近似于3d打印的方式,内部消融,外部增添,连续不断的进行。

    逐渐让小块的骨头,在保持形状大致不变的基础上,渐渐的拉大尺寸,直至完成。

    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是如此,乃至于神经细胞,一整条轴突会随身体的成长,逐渐拉长,甚至可以超过一米,对比细胞本身的渺小,不得不说,这种精确而协调的过程,完全彰显了自然演化的鬼斧神工。

    但也正因如此,身体构造的修复,便不太可能是一种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的过程。

    简单粗暴的外科手术,自不必说,身体因各种原因受损后,自发的修复过程,也没办法像一开始的完美扩建那样,不留任何瑕疵。

    这种情形,无须艰深的学科理论,从身体遭遇的大大小小伤害,便能看出端倪。

    一般皮肤擦伤,只要没有损伤真皮层,便不会留痕,只因为皮肤表层的损伤实在太常见,演化过程中,对这部分的修复功能有较高要求,倒也还好,但一旦伤及真皮层,尤其烧伤、烫伤,就必然会留下难看的疤痕。

    至于更严重的损伤,骨折,即便表面上一如既往,骨折部位的修复却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复原,更不用说肌腱、肌肉等部位的修复,都无法做到“整旧如旧”。

    再譬如说,一些渐进性质的损伤,如慢性心力衰竭,当旧的心肌细胞因过劳而死亡,却无法补充,身体的修复机制只能填充以胶质细胞,维持形状,胶质细胞却没有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因而无法出力。

    患者心脏肥大,泵血能力却严重下降,最终因心力衰竭而身亡。

    凡此种种的例证,无一不在说明,血肉之躯,自我修复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

    即便dna端粒能够被端粒酶所修复,让身体在细胞层面“焕然一新”,也无法让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恢复到开端的理想状态。

    至于说,端粒酶的作用,能够让身体的衰老延缓、甚至暂时倒退到生么程度,当前的研究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方然却没在这上面纠结,他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看似强大的技术,其实并无法直接触碰到永生。

    如果无法永生,寿限,是一百二十岁,还是二百四,三百六,本质上也都一样。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