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三章 治疗(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甚或原理上的缺陷,目前还无法应用。

    道理是这样讲,但,身为阿达民并无法一直等待下去,谁知道恶疾哪天就会来敲门:

    “包治百病,那是白日做梦,但,博士,关于坎瑟的深层次机理,难道就无法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吗。

    不论什么样的坎瑟,本质上,无非是体细胞的失控分裂,否则,就算细胞的dna已乱作一团,只要不疯狂分裂,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那么怎样将这些细胞识别出来,你的团队,有没有一些新的设想。”

    “识别?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并不是现在的关键。”

    意识到眼前的阿达民,或者说,阿达民的“替身”,背后之人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暴君,至少此人对“坎瑟”还是有些理解,詹森博士摇摇头,告诉阿达民,现在人类的医学研究,对如何识别坎瑟细胞,其实已十拿九稳。

    但问题在于,即便能从样本中识别出坎瑟细胞,要对它们做一些什么,譬如将其杀灭,就完全是另一码事。

    “人的身体,是一台极其精密的机器,对付坎瑟,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

    这世上有无数种办法,可以杀灭培养皿里的坎瑟细胞,但要根除体内的坎瑟,除非手术,否则只能投药,而前述手段里的百分之九十九,甚至九十九点九九以上,都不具备这样使用的条件。

    更可行的办法,是动员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把被坎瑟细胞‘钝化’的免疫系统重新激活。

    但这一疗法,成功与否完全是运气:

    坎瑟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实在太小,甚至有一些种类的坎瑟,其坎瑟细胞除分裂更频繁之外,与正常组织的细胞几乎毫无区别。

    面对这些潜伏的叛徒,免疫系统钝化、失效的概率很大,十分棘手。”

    对应这种局面,詹森博士向阿达民说明,治疗坎瑟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自体免疫疗法”,上,具体的讲,是在发现坎瑟迹象后,用人工方式提取坎瑟细胞、分析其表面识别特征,然后尝试将这些信息“导入”患者的免疫系统,利用自身免疫系统去打击坎瑟。

    这种做法,当然有一些可取之处,缺陷则在于,只有当坎瑟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目标区域聚集起上亿失控细胞后,才有可能被医疗机构发现。

    至于说,免疫系统在接到“警报”后,如何对付坎瑟细胞,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化学战。

    复杂的阐述,让方然有一些头昏脑涨,他暂且撇开细节:

    “筛选化合物,或者坎瑟细胞的识别,这一切人工智能都可以胜任。

    詹森博士,您和您的团队,任务是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非监督ai的运行,对坎瑟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是没有的。”

    原因,细胞dna的突变,又哪里能区分“深层”与“表象”的原因呢,方然很清楚这一点,他只是抱有些渺茫的希望。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