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超越(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想此类系统的硬件规模与运行逻辑,就可以基本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

    人类无法追踪强人工智能的实时思维,根本原因,则并非出于硬件规模、或者运行逻辑,而是两者在时间轴上的差距太大。

    两人一起走向数学家们的会议室,路上,莱斯利*兰伯特略作解释:

    “无法追踪‘强人工智能’的运行状态,阿达民先生,这似乎是一个与架构相关的效率问题,监控模块的引入,恩……正如其他研究机构从事的‘监控型强人工智能’研究,会对‘混沌’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并不重要。

    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的思维,在今天,已远远跟不上‘强人工智能’的脚步。”

    兰伯特的话,掷地有声,方然对此报以沉默。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这样的一天,已经到来了吗。

    惊讶,混杂着怀疑,大致可以形容阿达民现在的念头,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自从决定冒险研发“强人工智能”,这一天就注定会来。

    形式上的超越人类,如果只看结论,其实,早在“混沌”给出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时,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即便很多专家、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但在方然眼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超越人类,这本来就是自己的目标之一,一点也不意外。

    而现在,藉由莱斯利*兰伯特的话,他才意识到,哪怕不从结果上来考量人类与ai的优劣,今天的“强人工智能”,事实上也早已超越了人。

    人工智能的运行状态,无法被人窥破,这就是一条很有力的证据。

    阿达民兀自思索,莱斯利*兰伯特的说明,还在继续:

    “关于这一点,坦率的讲,研发组与相关人士尚未有公论,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一判断。

    人类为何无法洞悉‘强人工智能’的思维?

    这并非是思维深度的差距:

    就算计算机正尝试思考、解决的,是人类无能为力的难题,仅仅关于‘计算机正在想什么’这一诘问,我们原则上也应该能窥见一二。

    问题在于,人类的单一个体,能力有限,大脑的思维、理解能力自然也有一个很低的上限,这种上限,受限于人类大脑的基本架构,基本上无法提升,而强人工智能的思维能力,虽然也有硬件架构决定的上限,但这上限比人脑的上限可要高出太多。

    这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现在的‘混沌’、乃至即将进入测试的‘盘古’,思维之迅疾,大大超越人脑能够理解的速度。

    对计算机的思维状态,藉由fscim解析,人类原则上并非无法理解。

    但,这种理解,却毫无实时性可言,莫说一个人去尝试解析‘混沌’的内在思维逻辑,即便整个研发组通力合作,全部人类投入到这上面,也还是望尘莫及。”

    计算机的能力,已经远超人类……

    仿佛一句低沉的耳语,莫名出现,在方然耳边飘荡。

    “兰伯特先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