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扩散(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验体,则继续接受全天候、高解析度的脑电活动监测,借助ai分析其大脑活动特性。

    目的,自然是为了猜测,实验者的“自我意识”,有没有扩散到种植的脑组织之中。

    一边用仪器监测,研究人员也尝试从意识表现的层面,观察、分析实验者的言行举止,但,这种观察和分析,并无法确定自我意识的扩散与否,充其量只是辅助。

    在这过程中,不出意料,研究者发现种植的脑组织,会对实验者的自我意识施加一定的影响,譬如,约三分之一的存活实验者,其日常言行、情绪特质,在手术后的六至九个月内,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残留特质”。

    这些残留特质,正与提供脑组织的供体之情绪、言行,有一定的近似之处。

    这一发现,看起来挺新奇,但研究者讨论后却无法判断,究竟是实验者的自我意识,扩散到种植脑组织、进而受到影响呢,还是种植脑组织的残留记忆,被实验者所吸收,进而造成了这一系列影响。

    决定性的证据,还是要借助监测仪器,所得的答案,

    则是肯定的。

    一句话,在接受脑移植手术的几个月后,所有状态良好、持续存活的实验者,其大脑生物电的分布,无一例外,都在逐渐向种植体渗透。

    意识渗透的速度,程度,不同实验者的表现不一。

    总的来看,在测试过程中较多接触“残留记忆”相关讯息的实验者,这一过程进行的越迅速,但分组对照试验的结论,这一差异并不大。

    意识,人的自我意识,会逐渐扩散到种植的脑组织;

    这一实验结果,着实意义重大。

    听到这里,双眼扫视屏幕上的项目报告,方然感觉到心脏在搏动。

    他明白,这是紧张和兴奋的表现。

    脑组织移植,表面上,是一项极其精密的脑科手术,其实质意义却极重大,细细想来,分明又是那样的意味深长。

    无须天马行空,畅想布置多么久远的未来,只消面对当下:

    假如,某一行将就木的老者,亟待续命,衰老的身体可以被替换,俗称“换头”、其实是换身体的手术,在今天的nep大区,已经可以做,虽然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术后神经系统的恢复,也还不尽人意。

    但,与姑且可替换的身体,从组织,到器官,再到系统的更替相比,脑本身的衰老,却是一道传统技术无法逾越的鸿沟。

    自我意识,不论什么学派,总归要承认其栖居于人脑之中。

    而当一个人衰老,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趋势相同,神经系统,大脑,同样也会衰老,神经元间的突触减少,神经元本身的凋亡,乃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性疾患等因素导致的异常蛋白质积累,脑组织结构的破坏,胼胝体变薄……

    无时无刻,脑中发生的这一切,无不对意识的存续威胁巨大。

    威胁,随时间而愈加尖锐;

    面对复杂精密之极的脑,人类手中的技术手段,却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就束手无策。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