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八章 双头(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不仅如此,这两具脑,还是由至少十几次精密手术,拼起来的碎肉……

    跪地呕吐,歇斯底里,凡人的反应大抵如此。

    但在“永不下车”的神迹面前,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永生,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根本上讲是“自我意识”对能否永续待机的忧虑。

    只要这“自我意识”,能永续存在,作为自配子发育为胚胎、外胚层发育出神经系统的那一刻起,便从无到有诞生的生物电,能永不间断的流淌下去,不论这意识(暂时)栖居的身体,要付出何种代价,当然都是值得的。

    一切尚未有定论,但,窥见希望,方然还是转瞬间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在实验完成之前,“脑种植意识迁移”的可行性还没到100%,因此,他也格外关注nep_774的另一研究路线:

    通过脑外联的方式,尝试建立脑与计算机的连接,进而探索“意识电子化”的可能。

    意识电子化,作为一个并不时髦的词汇,在旧时代的科幻作品中,时常与“意识上传”、“赛博朋克”同时出现,方然却不以为意。

    将人脑与电脑比拟,进而,妄想通过处理数据的方式,上传、迁移意识,这是在白日做梦。

    相反,在和负责人讨论时,阿达民提到的“意识电子化”,是指在尝试建立脑与计算机的连接后,观察其是否会出现与脑脑连接时的现象,即考虑人的意识,是否会如扩散到种植脑组织那样,扩散到与之相连的计算机系统。

    要尝试这一种可能性,显然,与脑相连的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环。

    脑与脑相连接,然后,观察到意识的“扩散”,这早已为774机构的专家们预料到。

    原因很简单,种植的脑组织,倘若不考虑排异反应,根本与实验者的脑组织是一类,连接建立后,意识自然会逐渐扩散。

    但是脑与计算机系统,即便建立连接,意识,也不一定会扩散过去。

    这一点,在询问负责人之前,方然便已有了模糊的预感,答案,也正如他所预料,计算机与人脑的连接并不顺利,不仅如此,在连接终于建立起来之后,事实上也“没有观察到任何意识迁移的迹象”。

    根据nep_774机构的实验资料,人脑,与连接的计算机,彼此间的信号流动水平,在手术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出现,随后一直缓慢提升。

    很显然,实验者的脑,或者说其自我意识,还是逐渐注意到了连接自身的计算机。

    虽然站在这“自我意识”的立场,恐怕并无法明白,这逐渐被感知到的神秘存在,究竟是什么,但资料的确显示,实验者的脑在思考、或者闲暇时,会与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交互,只是还未能得到其具体形式。

    连接到人脑的计算机,可想而知,并非一般的工程型号,其架构与运行原理与传统计算机差异较大,而更接近于“强人工智能”的硬件平台。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