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五章 秋明(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

    广袤无垠的中央大平原,早在理联时代,便经历过一次大规模开垦,待到后来,又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成片抛荒,继而被丛生的野草、灌木所填充。

    几乎没有利用价值,这样的土地,似乎应该被人类忘却,事实却并非如此。

    资源,新时代一切竞争的基础,在大区管理员眼中,这一词汇并不仅仅指埋藏地下的矿石、燃料与建材,也包括自然植被,甚至同类,作为有机物的廉价来源,甚至,在气候严寒的极地,有时直接作为燃料,野生植物也成片被收割。

    甚至nep大区,大片地带也只因一片荒漠,接近寒带的土地,又毗邻边境,而暂时免于遭受这样的命运。

    植物被收割,或燃烧,或降解,是一种大规模的生态灾难。

    相比之下,因资源与能源的无尽需求,而大肆采掘,甚至不惜破坏地壳构造,则是更严重的地质灾难。

    此前报告时,方然便疑惑,盖亚大气中的co2含量为何飙升,换算下来,并无法与o2含量的下降相吻合,专家们则猜测,这应该是某种大规模的地质活动,让禁锢在地壳中的化合态c释放所致。

    co2升高的具体原因,一切只是猜测,方然并无时间精力去调查清楚。

    但,不管怎样,包括co2、ch4等温室气体的含量飙升,则是确凿无疑,不确定的则是这一现象,会给盖亚带来怎样的长期效应。

    任凭科学家如何努力,气候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一切预测都只是假设。

    与其担忧气候,倒不如尽一切努力,尽早成为“那个人”,然后才有可能采取断然措施,扭转盖亚生物圈所面临的困境。

    如果还有这一必要的话。

    西历1501年7月末,乌拉尔山东麓,“军”机动部队在攻取鄂木斯克后,继续向西北方向,在一番短促激战后,击溃丧失中枢指挥、一触即溃的乌拉尔军,将战线推进到距离洲界仅三百多公里的地方。

    这一天,对乌拉尔大区的武装而言,是遭遇失败的寻常日子。

    但是对秋明定居点的人,意义则大不一样。

    乌拉尔大区的战争,消息,难免走漏,即便在高墙环绕的定居点内,贫民也逐渐知道一点讯息,继而对自身命运深感忧虑,惴惴不安。

    即便身处这时代,定居点内,也并非每一个人都忧心忡忡,少数看透、或者自以为看透局势的乌拉尔大区之贫民,自知没有成为研究者、离开定居点享受好生活的希望,便每日混吃等死,不理明天。

    身处这光怪陆离的时代,类似的想法,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到1501年夏天,乌拉尔大区的崩溃就在顷刻,定居点内的机器警卫减少了很多,环境也愈加恶化,很多人还是发觉情况不妙。

    威胁,正在迫近,一旦战火波及到此地,统治乌拉尔大区的管理员、乃至其麾下的机器警卫,会做什么,在定居点内生活多年,但凡还有头脑者都不难猜到一二。

    继而,在恐慌与愤懑中,想尽一切办法去应对。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