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二章 旋风(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开阔地带,才被战术核打击遏阻。

    原本踌躇满志,计划从开阔地带一路东进、打穿乌拉尔大区的“十字军”,被“军”驱赶到乌拉尔山脉以西,眼见该地域也岌岌可危,一旦失守,涂着五芒星的敌军将长驱直入、威胁刚刚拿下的东尤平原,便立即发动核袭击。

    导弹升空,核弹头从天而降,野战防空系统难以对抗高超音速武器,“军”前锋因而遭遇了一些损失。

    这一点,在“盘古”的预料之中,将攻势暂时终止。

    与此同时,沿漫长的乌拉尔山脉,针对各处关隘、山谷的进攻、袭扰行动,也陆续展开,规模不一的“军”机动兵力,从山脉各处尝试突破,这一行动有些出乎对手的意料,继而,除全力封堵、并动用核弹遏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全线进攻,是“盘古”策划的一场佯动,战前分析早已明确,位于叶卡捷琳堡彼尔姆之间、宽达数百公里的开阔地带,是乌拉尔山脉唯一的战役突破口。

    再向南去,进入中大陆腹地,则会陷入漫长的辐射污染带,不利于大军行动。

    隔乌拉尔山对峙,休战,注定十分短暂,迎头相撞的两支机器大军,背后博弈者都一清二楚,中大陆的对抗没什么转圜余地,暂时脱离地面接触、彼此互掷远程火力,只是更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前奏。

    地面进攻被核弹遏阻,天空中,一场较量则愈演愈烈。

    新时代的战场上,“制空权”的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遍布高、中、低空与大气层外的作战平台,投入再多兵力,也无法完全占据天空,只能退而夺取一定时段、一定空域内的控制权,保障攻击行动的进行。

    随着战局发展,几百万机器大军对峙,出现在乌拉尔山上空的无人机越来越多,涂着铁十字与五芒星的歼击机,捉对厮杀,攻击机抓住一切机会渗透战线,向远方大地上的目标发射导弹,投掷各种制导弹药。

    围绕乌拉尔山的开阔地带,从天空,到大地,仿佛成为一座碾碎钢铁的巨大磨盘。

    但即便在山岭中,对抗,也一时一刻未曾停歇。

    地形崎岖,植被密布,巍峨绵延的乌拉尔山脉,不适合大军展开,却适合运动战,轻巧灵活的武装机器人在密林中穿行,动用一切手段,向敌军控制区渗透,实施从武装侦察到特战破坏的种种行动。

    纵贯中大陆的战线,数千公里之长,掌控这一切的“盘古”,算力需求飙升至新高。

    山脉另一边的尤洛浦大区,情况又如何呢。

    端详投影屏幕上的黑边铁十字标志,方然轻轻摇头,不予置评,想必是与自己一样、略微消耗资源的某种执念。

    这并不能证明,尤洛浦大区发源自条顿,标志,只是管理员的个人选择。

    相形之下,最新统计的交换比,与战役过程中的种种蛛丝马迹……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