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三章 饶恕(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文明的嬗变,却不会因为这样的日子,这样的仪式,而自然而然的发生,接下来,盖亚净土大区要走的路,仍然十分艰难而漫长。

    一切从哪里开始呢,方然的设想,没有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肃清盖亚表面所有敌人作为首选项,凭借多少年来的人生阅历,与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缜密观察、思考,他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方面,

    在于教育。

    教育,出现在阿达民的脑海,并不是指一种培养人才,或者培养劳动力的过程。

    如果以这些现实的目标为指引,那么,在强人工智能出现后,教育就变得多余,不论培养除怎样的人才、劳动力,对阿达民都无半点用处。

    时代变迁,人,不再是生产体系必须的一份子,其塑造目标也必然随之而变,表现在gpl大区的教育过程中,便是改造、优化传统的教育体系,以无限长的生命为大前提,重塑治下的近三千万男女老幼。

    从自知必死,到无须畏惧死亡,可想而知,这一改变会怎样冲击人的自我意识。

    盖亚净土大区的无数民众,不论年老、还是年轻,不论曾衣食无忧、抑或是饱受贫穷,自从降生到这世界上,便身处“凡人终有一死”的文明氛围当中。

    这种氛围,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毕竟哪一个普通人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的想到“自己终归会死”,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眼前的生活,然而细致的分析下去,却可以发现,人在社会、文明中的一切言行,都建立在“必死”的基石之上。

    迟早必有一死,这种基石,并不是自己跳出来发挥作用,而是首先借助自然演化,塑造出人的一系列本-能与天性。

    正是这种塑造,让人类从幼儿时起,就有从“自私”到“攻击”的种种行为。

    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无须刻意培养,在年龄达到对应的程度时,几乎必然出现从“占据玩具/食物而拒绝分享”到“下意识的对同类采取攻击行为”等的凡此种种,这些言行,显然并无关是非、对错,而是演化塑造的痕迹。

    道理很简单,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任何一点也不具备这些特质的人,

    都将被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淘汰掉。

    人类文明,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何其错综复杂,归根结底,本质却极其简单而直白。

    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无论发生过多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拨开表象看实质,也无非是一个个人根据自我意识的(下意识之)判断,权衡自身利弊,并尽可能在社会生活中,为自己谋取利益、规避损害。

    这一点,很多人根本不明白,甚而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话,毫无辨别能力。

    譬如“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多么厚黑的一句断言,然而事实又怎样呢;

    成年人的所谓“利弊”,判据究竟是什么,根本上也无非是某些行为,对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群体之延续,有实打实的好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