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三章 规划(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量消耗提升到一万亿吨标准煤/年;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能量、物质基础上,建立近日轨道“终产机”,完成文明产业体系的一次跨越,并以此“终产机”为依托,逐渐达成太阳系诸行星、甚至包括太阳在内的利用最大化,让人类文明切实的拓展到太阳系全境。

    三大阶段,一环扣一环,前后的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

    如果是在旧时代,这种规划,大概也就只有一些宣传上的价值,任谁也说不清楚,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模样,

    何况他、或者她也根本不会太在乎。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一旦身死则万事皆休,这种情况下,人类世界连几十年后必然降临的生态危机,都漫不经心,连几年后必然降临的大萧条,都置若罔闻,这样的世态,要说规划百年后、几百年后的事,

    根本也只是一种作秀,或者,无聊的自娱自乐。

    但是对今天的盖亚净土,规划,哪怕延续到一万年那样久,也完全是动真格的。

    按照这份发展规划,若一切顺利,至多几百年后,人类便能迈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让文明的火种遍布太阳系,

    然后才会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探寻更广袤的宇宙。

    具体到规划的“第一阶段”,在方然看来,可以称之为“准确阶段”,人类将逐步恢复旧时代的航天、天空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大力研发相关技术,为第二阶段的“太空城”建设做铺垫。

    规划下达后,围绕眼下需要做的工作,盖亚净土的航天科研机构里,研究者们时常会凑在一起畅所欲言,形成的报告,也随时发送到asa的数据库。

    重返太空,对今天的人类文明,是一项几年内就能达成的目标。

    在这方面没什么异议,接下来,发射的空间探测器、着陆探测器,乃至进一步规划的半永久性空间站,应该以水星、还是金星为优先,讨论者则各执一词。

    不论水星,还是金星,表观上的条件都十分恶劣,这是天空领域研究者的常识。

    金星,太阳系行星中的第六大,从天文角度,是行星中距离盖亚最近的一颗,表面被浓密的蒸汽覆盖,温度很高,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任何生命迹象,理论上讲,其表面的客观条件也无法支持任何生命形态。

    水星,行星序列中最小的一颗,距离太阳也最近,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其表面大气被太阳风剥离,自转周期又长达几十盖亚日,表面温差极大。

    这两颗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之内的行星,历史上,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

    在旧时代末期,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陆续传回照片、多通道感测数据等讯息,确认这两颗行星上都是一片不毛之地。

    要么被浓密高温蒸汽包裹,要么是一片冰火两重天,看起来,不论金星、还是水星,都根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甚至连细菌、病毒这些微小的生命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也无法存活。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