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四章 遥远(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议题,第一个就是“太空探索之动机考量”,在剥去“宣传”与“新奇”的外衣后,反思旧时代人类航天探索活动的得失利弊,进而,为今天的人类文明选择一条更务实的发展道路,确定今后五到十年的努力方向。

    单纯从发展文明、而非“制造大新闻”与“满足好奇心”的角度,

    尚处于太空探索襁褓期的人类,急于向外迈步,甚至一心想要走出太阳系,这种做法绝谈不上明智。

    当然,不能认为当时的太空领域研究者、决策者,目光短浅,头脑发热,而是身处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全人类上上下下都满怀信心与希望,认为自己很快便能取得空前的科技成就,未来更有无限可能。

    说不定,只要全人类再加把劲,就能在下一个世纪里迈出太阳系,遨游银河,让人类文明扩散到广袤无垠的星辰大海。

    热情,是美好的,现实却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准,站在1513年的时间节点上,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是长达几十年的科技停滞,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任一决定性的突破。

    直到今天,人类手中的武器,仍然是传统的化学火箭。

    原理迥异的新一代推进系统,研发尚在进行中,且即便是“新一代”,在可预期的时间跨度内,也根本无法支持人类走出太阳系。

    太阳系,究竟有多大,原则上要看“太阳系”的定义,若以被开除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之轨道为界,直径为一百一十八亿公里,人类曾发射的最快航天器时速五万公里的“新地平线号”,飞抵冥王星轨道也要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对一个人的寿命而言,似乎还可接受。

    但是,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现实,即便一个人搭乘“新地平线”号(且不谈怎样搭乘)抵达冥王星轨道,二十七年后,呈现在他眼前的,

    却是一大片黑暗虚无、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深空。

    到那时,这位远行者将会发现,从盖亚到冥王星轨道的旅程,只是一段漫长到不可思议之征途的第一步,再往前去,是遍布冥外天体的柯伊伯带,与距离遥远之极、到今天仍无法确证其是否存在的奥尔特云。

    从行星轨道边界,到或然存在的奥尔特云,这段旅途可能会长达一光年,

    即不可思议的9,460,000,000,000,近十万亿公里。

    一生不过数十年的人类,如果说,还可以忍受二十七年抵达冥王星轨道的漫长旅途,那么接下来,要想真的迈出太阳系,抵达宇宙空间,

    则需要一直继续向前,将旅途时间,延长到难以想象的两万两千年之久。

    一口气向前旅行两万两千年,这,显然远超出人的一生,哪怕设想用休眠、冷冻等技术,极大延长人类的寿命,以现有技术制造的航空器,结构、资源极其复杂,自身也绝对无法支持两万多年的自持运作。

    更何况,这一漫长征途上,更不知会遭遇怎样的艰险。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