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六章 高教(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实际涵盖的范畴却广得多。

    从十岁到十八岁的八年时间,经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与工程实践,学生们会全面、系统的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在十八岁毕业时,原则上,人人都会达到、或接近旧时代大学本科生的发展水平。

    实打实的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说,在中等教育机构接收这些十岁孩童时,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多少科学基础,倘若举行考试,更会发现大部分孩子的某些科目水平仍有欠缺,考取的分数偏低。

    但这种欠缺,在定性为培养“科学人”的中等教育过程中,都会逐渐被弥补,更在此基础上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全面、系统的学习现代科学,这种任务,需要学习者具备怎样的特质呢,

    传统认知的“记忆”,在这其中,所占的比例一点也不大,更重要的反而是分析方法、思维模式,以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再往上,到十八岁之后,民众就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以“大学”而为人所共知,却是盖亚净土与旧时代之教育体系差异最大的部分。

    一提到“大学”,在旧时代民众眼里,似乎便是人类文明的象牙塔,殊不知这种认识,只是久远过去遗留的某种不合时宜,在资产主义框架内,大学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作用,已完全蜕变为劳动力培养机构。

    再有一点,为有钱人的子女镀金、贴标签。

    除此之外,不仅没有任何高屋建瓴的思想,也培养不出领先时代的灵魂。

    联邦的众多高等院校,除纯粹混日子的社区大学之外,一直到旧时代末期,仍蛮声在外,真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研究,重心却已转移到各大公司的研究机构。

    大学校园里的学习者,动机,也日渐纷乱,一大群普通民众的子女,仍然捧着越来越过时的书本,坐着金榜题名、成为精英的美梦,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则将其作为挤进各大企业、金融机构乃至政府机构的踏脚石。

    至于说,这些学生在校园里,每一天所学习的那些陈旧知识,所从事的无意义之流程,究竟是否对当事者个人,是否对全人类有益,

    但只观察社会的大趋势,一切,都是极其可疑的。

    在研讨会上痛陈旧时代大学的弊端,阿达民的本意,并不是要否定旧时代高等教育的一切,毕竟在座专家学者们,包括自己,都是从这样的校园中走出来,如果说自己的能力,与学校培养根本无关,那也是不诚实的。

    旧时代的大学,架构、内涵,终究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一点也不适应当今的人类社会。

    盖亚净土的高等教育阶段,一言蔽之,动机与旧时代完全迥异,既不是为了培养足够数量、质量的劳动者,也无须通过渔民去维持统治机器。

    那么目标是什么呢,

    一句话,为文明2.0时代,培养具有探索精神、与研究能力的新公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