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一章 火箭(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观历史决定了现在,无视不同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积淀,生造“世界语”,

    那才是一种罔顾事实、不讲效率的唯心主义。

    决定了语言文字,接下来,盖亚净土的人文学科,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阿达民,无暇多顾这一领域,只在1517年深冬时节批准了计划书,将盖亚净土的初、中、高级教育阶段科目确定下来。

    初级教育阶段,科目有人文社会、数学、自然科学三科;

    中级教育阶段,有人文、社会、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八科;

    高级教育阶段,则以自然科学为主线,按不同的工程实践领域,进行细分,但一切以理论研究为主、工程实践为辅,切实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由“全产机”去完成,人类,则专注于磨砺自己的头脑,去探寻无尽的未知。

    花费若干年时间,从百废待兴,到百舸争流,在阿达民的指引下,盖亚净土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西历1518年3月,西大陆“文昌”航天中心。

    驱使“替身”来到现场,而不是借助网络,在地下掩蔽所内遥望这一切,深夜时分,火光乍起,照亮天空,几十枚重型运载火箭在一分钟内点火,掀起的气浪,挟裹超过一百七十分贝的声浪,响彻大地。

    源自旧时代的火箭技术,经过十年改进,人类如今掌握的最大运载能力,是能够将上百吨载荷送上月球的N-5型。

    N-5,理联N-1巨型火箭的后期迭代版本,发射全重七千四百五十吨,第一级由多达二十四台推力四百吨的氢氧火箭发动机组合而成,总体上,采用四级串联方式,月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接近一百吨,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强大运载火箭。

    在制定太空探索第一阶段规划时,对运载火箭,相关研究机构提出过几种方案。

    一开始,主流意见是在联邦“SATURN-V”火箭方案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或者利用人类已掌握的八百吨级氢氧发动机,另起炉灶,开发一种第一级四台发动机并联、全重两千五百吨级、月球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三十吨左右的型号。

    至于旧时代理联的N-1,第一级并联发动机台数太多(高达三十台),总体可靠性差,历史上四次发射全部以第一级故障、爆炸而告终,几乎没有人看中。

    但是,以人类今天掌握的科技,特别是无人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全产机”,所能提供的工业产品之可靠性,可是旧时代任何体系都望尘莫及,一具二十四台发动机并联的第一级火箭,可靠性也可以满足要求。

    为此,盖亚净土才启动研究,花费近十年时间完成了新一代N-5火箭的研发定型。

    在漆黑一片的夜里,几十枚巨型火箭同时升空,场面何其壮观。

    一次极其密集的发射行动,时间节点,并没有经过特意选择,发射场还有另外几十枚火箭待命,随时补充因意外而损失的第一批次火箭,确保项目进度。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