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各方反应(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来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若我大明立李淏为朝鲜国主,建奴必杀仁祖极世子!朝鲜乃心向我大明,伪清帝皇太极登基,朝鲜遣使怒斥虏酋皇太极,方遭此大难。大明岂可让忠于我大明的藩国国主惨遭建奴毒手?”

    “臣附议!”东阁大学士张至发站出来表示赞同黄道周的意见。

    礼部尚书贺逢圣也站出来:“臣附议!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岂可让忠于我大明的藩主为我大明遭难?若是仁祖因此遭难,从此还有哪个藩国敢心向大明?皆因此事投靠建奴。望陛下三思,不可因小失大啊。”

    首辅温体仁站出来,赞同钱士升的奏报:“陛下,仁祖已经降奴,已非我大明藩国国主,大明当废其藩主,立次子李淏为国主!否则朝鲜为建奴所用,后患无穷啊!”

    只可惜这时候温体仁这个内阁首辅已经开始失势了,崇祯皇帝对他已经心有不满,而钱士升是温体仁的人。更加上一群朝中文官和言官纷纷上奏,同意黄道周和贺逢圣的提议,所以最终,崇祯皇帝还是没有采纳钱士升正确的意见,未能及时赐予李淏国印,封其为国主,致使大明错过了利用耽罗岛给朝鲜制造反击的机会。

    其实崇祯内心也知道,废仁祖和世子,立李淏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是他不能做出这个选择,否则会被言官的口水淹死。

    就在王承恩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御史陈演又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启奏!”

    “准奏。”崇祯道。

    陈演伏地磕头道:“陛下,臣请诛杀李国栋!”

    “陈爱卿,这是为何?”崇祯大惊。

    陈演满脸正气,义正辞严道:“李国栋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又未经兵部擅自出兵,已与谋反无异,论罪当诛三族!”

    还是刚刚赶回京城上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出来讲话:“陛下,李国栋并未私自出兵,他只是同郑芝龙有生意往来,碰巧路过朝鲜而已。”

    陈演道:“生意往来?路过?路过带了数千兵马?不仅擅自出兵,还唆使郑芝龙残害藩国百姓,屠尽藩国水师,烧毁藩国船场,此乃败坏我大明形象,若是我大明军队如此,与建奴何异?”

    杨嗣昌道:“李国栋并未带兵马出征,只是带了一百家丁,大明有那条法律不允许武将出门带家丁?至于郑芝龙也是生意路过,而朝鲜水师已经背叛大明,投靠了建奴,实为建奴水师,杀之何罪之有?至于陈御史你说的数千兵马,那是商号伙计,并非官兵。”

    一群言官纷纷上奏,说李国栋飞扬跋扈,拥兵自重,残害藩国百姓,纷纷请奏要杀李国栋。

    王承恩见杨嗣昌孤掌难鸣,崇祯皇帝快被言官们口水淹没了,于是在边上轻声道:“皇爷,该退朝了。”

    “王伴伴,可是这朕怎么退啊?”崇祯无奈的轻声道。

    最后还是曹化淳帮崇祯皇帝解了围:“陛下,李国栋有功于大明,斩杀建奴无数,若是次等人才因为这点小事擅自斩杀,那我大明大祸将至啊。”

    杨嗣昌奏报道:“陛下,大明同漠北蒙古、土默特蒙古及察哈尔蒙古结盟,击败建奴,皆此人功劳。若是擅杀此人,蒙古必反!望陛下三思。”

    上奏的一名言官心中大惊:我收了皇太极的银子,要搞死李国栋,只是没想到还有这层关系。关系到蒙古结盟,崇祯那个昏君肯定不会杀此人了!留着此人,是大清的心腹大患啊。

    崇祯本来就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杀李国栋,因此他趁机退朝。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