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士绅转型(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别官员,监督士绅有无把税收转嫁到佃户身上,在锦衣卫所外面设置举报箱,任何人都可以举报当地士绅。第三个办法,就是发动老百姓,举办扫盲运动,教会老百姓识字,向他们宣传法律,提高老百姓的觉悟。

    三管齐下,就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士绅把朝廷的赋税转嫁到佃户身上。

    原本的大明,农村里面收税,都是乡绅代替朝廷收税,这其中就有很多手脚可以做了。现在是皇权下乡,乡绅的权力就缩水了。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新政策被严格执行下来后,想要以传统的出租土地的办法来发家致富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迫使那些土地士绅转型。

    祁班孙道:“大哥,既然出租土地已经赚不到什么银子了,我们的出路有两个,一个就是卖掉地去上海发展;另外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土地改成新型农庄,雇佣善于经营的人来管理,雇佣农民来种地,这样我们缴纳的税收是一样的,而且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上去。”

    “若是改成新型农庄,还不如直接把所有的土地全部包给善于经营的人,让他来承担雇工的工资和税收好了,我们带上银子去外面开办实业。”祁理孙说道。

    他说的这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土地的收入减少了,可是他们就完全不用管了,土地直接包给善于经营的小地主和富农,由那些人来经营,他们自己就能腾出时间去发展别的行业。毕竟中国人的一些传统观念不容易改变,都认为祖上传下来的土地不能卖掉,买了,那就成为败家子了,因此这个转包土地的办法,是祁理孙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说动手就动手,次日一早,祁家兄弟就找来了一户当地最善于经营土地的富农,同他签订了土地转包协议,然后把所有的土地都包给那个人。

    那些世代务农的小地主和富农,他们才是真正经营土地的好手。而那些大地主事实上并不擅长经营土地,完全是依赖不纳税这一点来大量兼并土地,论经营能力,他们远远比不上那些祖祖辈辈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还能让一家大小过上好日子的小地主和富农。这些人可以在交完了沉重的赋税之后,还能留下余粮可以养活一家大小,这就说明了他们的土地经营能力了。

    安排好了家里的土地之后,祁理孙和祁班孙两兄弟就带上银子和地契,先去杭州东林江南银号把地契抵押了,贷款一批银子,然后去上海发展了。

    无论是东林江南银号,还是广东银号,还是大明银号,名声都很好,贷款利息低,能以二十年和三十年的分期付款来偿还。对于祁理孙和祁班孙来讲,这样的还款压力不算大,就算是他们做生意都亏了,以他们每年拿到的承包土地所得的承包金,也可以还上贷款,只是日子过起来不是那么舒坦就是了。

    兄弟俩来到上海之后,一开始想要在上海买地,等待涨价之后转手卖出。可是他们发现,他们把家里的万亩良田抵押了,到了上海,都买不了多少地。

    “还是去浦东看看,那边的地价便宜。”祁理孙说道。

    如今,吴淞江下游和黄浦塘已经合并了,被改称为黄浦江,原本黄浦塘是吴淞江的支流,现在吴淞江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吴淞江被改名成苏州河。黄浦江的对岸已经被人称之为浦东了。浦东还是一大片的荒地,地价比黄浦江西岸的黄金地段要便宜得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