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以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可是,华亭滨海。这海防怎么办?”李枭眼神炯炯的看着陈廷敬。

    “启禀大帅!

    华亭海防乃是嘉靖年间,为对付海上倭寇而定,距今已经百年之久。那时候,倭寇肆虐海上。经常袭击闽浙沿海,海防的确是国家重中之重。

    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明的大帅的统领下兵峰锐利。百万悍卒枕戈待旦,企盼着大帅命他们挥戈一击。

    问题是放眼宇内,谁人敢与我大明争雄?在大帅兵锋威慑下,倭人已经成为最谦和有礼的君子。在大明,他们连母驴的屁股都不敢摸一下,生怕卑职会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惩处他们。

    而且臣也认为大明海岸线如此漫长,御敌于海上远比傻傻的闭海封关要来得好。”陈廷敬说完,又垂下了头。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李枭那锐利如刀的眼神儿!

    盯着陈廷敬看了好一会儿,李枭才把目光收回来。

    “不过……!很快金陵长江大桥就会贯通了,那是一座有公路还有铁路的桥梁。也就是说,很快华亭就不是江南物资的唯一转运通道。那时候,你怎么办?”

    “属下认为,这不是难题。金陵通了江北的火车,必然会繁荣起来。卑职可以与金陵一起,拉着苏杭二州,一起打造沿长江经济带。

    只要这几个城市发展起来,就可以直接带动江浙鄂赣皖,乃至于整个江南的经济。如若和福建、两广再连接上铁路。

    那么整个南方,都会逐渐发达起来。”

    “这是卑职的一点儿浅见,请大帅指点。”陈廷敬说完,还谦虚的说这是自己的一点儿浅见。

    这都弄出沿长江经济区了,还他娘的一点儿浅见?说实话李枭都没有想这么完全!还他娘的一点儿浅见,这他娘的是浅见,啥是高见?

    “山西的中考状元的确不错,山西人能做买卖也的确不假。御敌于海上,御敌于海上!

    他李休真的要敢把敌人放进大明内海,我斩他项上人头又有何不可。准了!明日你便可安排人,拆除华亭城墙。

    同时,升格华亭县为府城。府尊嘛!也就是你这个华亭县令接着干,打明儿个起,你就能穿上五品官服了。”李枭随手抛掉了手里的石头。

    “诺!”陈廷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连升两级啊。

    “好好办差,经营好了这华亭府。首辅大人会调你进京办差!”李枭亲切的拍了拍陈廷敬的肩膀,一副平易近人的恶心模样。

    “多谢大帅提拔,下官一定为我大明为我大帅竣工尽瘁……!”

    “得!如今我大明,还不需要你死而后已。办好差!

    都是青天大老爷父母官儿,我倒是觉得。你们都得做好这个父母官儿,当官儿的真拿出父母对儿女的心思对待百姓,这差事就没有办不好的。

    起来吧!今天我就住在你们华亭,找个好些的地方安置。”

    “诺!”陈廷敬激动的打摆子,从此以后自己就是大帅亲自提拔的官儿了。

    李枭号称大帅,将大明军队牢牢掌控在手里。那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过李枭也知道自己的短板。

    擅长军务,却极不擅长民政。

    这或许两辈子,自己都是军人的关系。一脑袋的军事思维,一件新东西弄出来。李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怎么用到战场上好用,甚至所有东西都是按照军事上的要求去研究。

    鼓捣出的那一点儿民用品,其实都是军事研究所弄出来的副产品。

    所以李枭很少会出手干涉民政,这也是两任首辅孙承宗和张煌言能够干得长久的原因。

    正因为很少干涉民政,所以李枭干涉的民政,一般来说张煌言不会拒绝。

    陈廷敬跑出去忙活了,李枭继续背着手看远处忙碌的码头。

    “大哥,你很欣赏这个陈廷敬?”看到陈廷敬走了,李浩凑过来问道。

    “你在江南这些年,就没注意到华亭这个县令,人家可是山西中考状元。”李枭好像在对着空气说话。

    “大哥,我是五省总督。手下一百多个县令呢,更不用说跟县令平级的七品官儿。以前来华亭的时候,一堆人围着。

    难道说,这就是大哥你不跟地方官打招呼的原因?”

    “你是江南总督,你下来视察当然一堆官儿围着。是个人都想在你面前露一脸,他一个小小的县令敢挤到你面前?

    这就是我不愿意提前通知地方官的原因,你瞧着吧,明天早晨咱们醒了。住地边上会围满了官儿,每个人都陪着笑脸。

    那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哪个是人才,哪个又是草包。

    兄弟啊!

    千里马很好,更需要有伯乐。如今的大明与其说是朱家的,不如说是咱们李家的。

    我建立那么多学堂,花费海量金钱投入到教育上面。还不就是想要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可这人培养出来了。

    还得我们李家有伯乐才行,这样庞大的帝国。凭借咱们兄弟,别说三头六臂,就算是千手观音也忙活不过来。

    你得善于发现人才,应用人才。

    告诉你个秘密,知道大哥因为啥整天能躺在大帅府里面,公务如此之少吗?就是因为,嘿嘿……你大哥善于发现能干的人。

    这是个偷懒的好办法!”

    李枭扭过头,顽皮的朝李浩眨了眨眼睛。

    “还是大哥您厉害,不过您也好像第一次见陈廷敬啊。怎么就给了他这么多说话的机会?”

    “呵呵!你大哥我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学着点儿吧。

    别的不说,就说那条建议吧。

    华亭,苏杭二州,加上金陵,乃至于武汉穿成一串儿。形成一个沿长江经济带,这样的话会带动整个江南的发展。

    如果配合上两广和福建,整个南华夏的经济就算是盘活了。这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

    “啊!那么长时间啊……!”李浩满脸的黑线。

    “虽然时间长了一些,可一旦成功。大明将会无敌于天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