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战略(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来夺夏国。

    是范仲淹和韩琦的战略方针。

    范仲淹、韩琦收复横山的计划,具体为:

    “臣等请于鄜延、环庆、泾原路各选将佐三人,使臣一、二十人,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以为三军,训以新定阵法,佚其精勇然后观贼之隙,使三军互掠于横山,降者纳质厚尝,各令安土,拒者并兵急击,必破其族。”

    “假若鄜延一军先出,贼必大举来应,我则退守边寨,或据险要,勿与之战,不越旬日,彼自困弊,势将溃归,则我复出环庆之军,彼必再点兵而来,即又有泾原之师乘间而入,使贼拼命不暇,部落挟怨,我则兵势自振。”

    “如宥、绥二州,金汤、白豹、析章等寨,皆可就而城之,其山界蕃部去元昊且远,救援不及,又我以坚城守之,以精兵临之,彼即乐其土,复逼以威,必须归附,以图自安,三、二年间,山界可以尽取,此春秋时吴用三师破楚之策。元昊若失横山之势,可谓断其右臂矣!”

    范仲淹的战略重点如下:一、在鄜延、环庆、泾原路这三路各自组建一支强军;二、出兵扰敌,退而不战,消耗敌人后,从另一路出骑兵击之。三、在险要的地方修建城寨,步步为营。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第三点,往北修建城寨,步步为营!

    因为七百里的瀚海大漠,宋军一旦深入,后面的粮草很难维系,只有将后方与前方连起来,这仗才能打。

    范仲淹和韩琦的这一经典战略,一经提出后,就被搁置不用了。

    因为李元昊称臣了!

    仁宗皇帝一看人家都称臣了,算了,不打了。

    老范,老韩,你们回来吧,回中央来,朕还有很多事要你们做呢!

    于是,这个战略个这么搁置了。

    爷爷的雍熙北伐把全国精锐陪光,父亲给大宋培养出一个大敌,儿子在最关键的时候收了手。

    坑国三人组!

    以至于大宋到了神宗时代,已经百弊丛生,神宗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变法革新。

    仁宗做了四十几年皇帝,死了后,英宗上位。

    英宗并非仁宗亲生,为了树立威信,大宋再次开始与党项的正面大规模作战。

    但依然败,没有地理优势,没有人和,只有天时,这仗打不了。

    更何况,虽然表面与宋国和平相处的辽国,为了遏制宋,在背后还不断给夏支持。

    在这种蛋疼的局面下,脾气和性格都比较刚烈的神宗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他的雄心壮志。

    从王安石对西北军事的改制,到五路伐夏,这位皇帝每天都能听到无数反对的声音,即便是做梦的时候,也能听到司马光在那里喊叫:不能啊!陛下!

    发展到神宗时代,大宋对党项的战略其实才真正成熟起来。

    为什么说真正成熟起来?

    这个时候出了一个真正的狠人:王韶!

    王韶这个人是学渣,考了很多次都没考上,就跑去西北游历了。

    有的人出门游历是吃吃喝喝,在石头上刻到此一游。

    但王韶出门游历,是去考察地形地貌人文了。

    考察完后,他跟神宗皇帝写了一封《平绒三策》:“国度欲平西贼,莫若先以威令号衣河湟;欲服河湟,莫若先以恩信招安沿边诸族。”

    意思是,大宋要灭掉西边的党项,先要使河煌臣服,从西线给党项施加军事压力,分散党项在横山地区的兵力,从八方去包围党项。

    此策略,与西汉时张骞的“断匈奴右臂”策略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