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回家1(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模样,猜一下大概也就明白了。

    说归说,笑归笑,徐世杨确是并不怎么在意选锋兵的射箭成绩了——能射箭当然更好,不过不会射也没什么。

    如今的射箭成绩在选锋兵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降低了很多,而且还有继续降低的趋势。

    甚至李逵这样的,还被特许以后不用参加射箭考核了。

    因为按照徐世杨的说法,青州府兵工厂稳定投产后,即使近战选锋,也很快就能装备手枪,未来的新军也要尽快普及火器,现在训练弓箭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没有了最大的缺点,优点自然而然就被放大许多,这也是李逵能够成为徐世杨第二人亲兵队长的最大原因。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更高的待遇。

    李逵现在的工资,如果换算成高粱,差不多相当于一百亩中等田地一年的收成!

    而且还不用交税,这样算的话,他甚至已经可以算是个中等地主了!

    有了钱,李逵发现自己更能理解以前哥哥和嫂子为啥那样对待自己了。

    就是因为没钱呗……。

    当初李逵干活虽然不少,但吃的也多,兄长租种日照王家50亩田地,其中一大半是中田,剩下的则是劣田,每年打下粮食,大部分都要交给王家做租子。

    剩下的已是不多,养活哥嫂自己,老娘,还有一个孩子,再加上李逵,这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

    那个时候,平时全家能吃个半饱就很幸福了,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给老娘和孩子买一升细面,做顿面条或包几个饺子尝尝。

    这种情况下,李逵多吃一口,哥嫂的孩子,自己的那个小侄子,自然就要少吃一口,长久下来,做父母的,再怎么豁达,也不可能喜欢李逵。

    这些明细账,都是给徐世杨当亲兵的时候,徐世杨跟他细算出来的。

    算完之后,徐世杨还专门召集各营军官,以及那些被称为“预备国士”的军士官,一起细算过一遍,然后徐世杨命令他们回去跟各自营中的士兵再算一下。

    按徐世杨的说法,这也算是一种忆苦思甜,李逵不明白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只是他多少听到过一点消息——下面的士兵对此反响很强烈,士兵的士气以及训练时的情绪都高涨不少。

    徐世杨还趁热打铁,要求新军下属的各小队,每十天都要举行一次类似的小会,会上也不局限于忆苦思甜,大家可以敞开说说以前的生活,自己对未来的向往,生活和训练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甚至对青州军战斗以及训练方法的改进等等……。

    麻烦和困难,大家能帮着一起解决的,自然群策群力。

    实在解决不了的麻烦,也可以向上级汇报,直到汇报到徐世杨那里。

    在青州,徐世杨办不到的事,已经很少了。

    实际上,就连这次轮休,也是因为有士兵普遍反应,自从到了新军后,就没再回过家,有些想老爹老娘了。

    问题反映到徐世杨那里,司令官也没有客气,立刻开始安排野战营轮休计划。

    等这次获得休假机会的士兵回营后,那些参加对兖州、莱州攻击作战的营,也会开始轮休。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